入市之初曾经听说够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人能在证券市场活着超过20年,那他一定能够赚到大钱了。虽然我始终没考证出这句话出自何方神圣,但是我一直坚信这句话的正确性。指着这句话,我始终秉承“市场虐我千百遍,我待股票如初恋”的精神,一直坚持到了2014年——我进入证券市场的第20年。在这第20个年头已经过去了10个月的时候,预言却还没有成真,我开始怀疑我坚信了20年的这句话是否是对的,我开始怀疑我坚持了20年的信念是否会是一场空。就在我的精神信念快要崩塌的时候,神迹出现了,大盘出现了无理由的爆发性上涨,没有任何经济形势的支持,也没有任何技术走势的预兆,总之只有神迹可以解释这一切。我猜测冥冥之中的那个神圣肯定在想:如果再不给我一点施舍,只怕要失去我这个虔诚的信徒了。因此他动用自己的法力推动了这波行情!很多人都在这波行情赚了钱,赚的钱还远远超过了我,你们不要认为这是自己的能力,也不要以为这是自己的运气,你们不过是搭了一趟顺风车,你们想谢司机是谢不到的,因为谁也找不到这方神圣在哪里,所以这事来谢我就可以了,我在还愿的时候顺便帮你们谢谢他了!请客吃饭请在文章后留言,注明时间地点,如果需要我的银行账户啥的,那我就太不好意思了,请私聊!
虽然那方神圣不愿失去我这个信众,但是并没有大方到让我真的改变了生活,甚至今年我的收益幅度还没有超过指数,当然这种做法我也可以理解,教主施展一点法力只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威望,如果真的让大家生活无忧甚至财务自由的话,那谁还会虔诚地信教呢。洪秀全的拜上帝教,在生活相对富裕的广东就毫无市场,跑到穷乡僻壤的广西,他那点星星之火才可以燎原!所以为了让教长久,一定不会让所有信众都衣食无忧,切记切记!
2014年上证指数收盘3234.68,比去年收盘上涨了52.87%,在全球市场多年垫底后勇夺涨幅冠军,这应该叫否极泰来吧,不过自然界的规律不就是如此吗,用围炉圈教主艾葳的话来说:市场本来就是如此。沪深300指数收盘3533.71,比去年收盘上涨了51.66%。今年我的资金总收益是54.29%,收益和两个指数基本持平,而且是在最后一天才超过上证指数的。今年我重仓持有的江铃B基本都在原地踏步了一年,一年仅仅涨了可怜的6%,加上分红也不到10%,比很多股票一天的涨幅都小,大大落后于大盘,拖了整体收益的后腿。到下半年虽然我开始了A股融资买入,但是因为江铃B所占仓位太大,即使A股账户大幅超越指数,总收益也只能和大盘大致持平。江铃B去年通过一己之力让我的账户大幅超过大盘,今年这种走势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如果刨去江铃B,我今年账户其余部分的涨幅超过了95%左右,还是大大超过大盘的,这也算是聊以自慰吧。
![[转载]乐水投资总结2014版 [转载]乐水投资总结2014版](//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融资融券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是一件不提倡的事情,但是因为B股账户资金转到A股账户太麻烦了,以至于我不得不在A股开通了融资融券,但是后果是老婆也学会了融资,不知道是福是祸,不过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想太多也只是徒添烦恼,只能控制好自己的风险了!因为老婆的账户我基本没有管理了,以下说的都是我自己账户的事情。
爸爸基金今年的收益70%,又稳健地超过了上面两个指数,回头看看这几年的记录,这已经是爸爸基金连续第5年超过两个指数了,爸爸基金既没有开通创业板和B股,也没有开通融资融券,股票也都是我自己持有的股票,只是配置不同而已。仅仅通过简单的组合就能连续超过指数,看来确实没有必要弄那么多花招!
开通融资融券初衷是因为江铃A股价格曾经低于过B股,因为A股B股账户资金转换手续很多,转换时间估计要超过一个星期,因此在碰到A股低于B股的时候,想通过融资的手段先在A股买入江铃A,然后在B股卖出江铃B,慢慢再将资金转到A股来还融资。结果江铃A股低于B股的日子稍纵即逝,我稍微犹豫了一下就没有再给我机会了,结果我开通融资融券的初衷没有达成,反而融资给了我短线炒作A股的资金,因此今年我的交易量大大高于去年。今年我的成交量按年初市值算,换手率超过了40%,这应该是创了最近几年换手率的新高吧。
A股账户曾经持有过一段时间内蒙君正,具体买入和卖出的原因我在文章《开启新经济的大门》和《新经济的不确定性》中做了较为详尽的说明。福耀玻璃也是我曾经持有但是最后不在我的账户中的股票,第一次是2月份以7.76元买入的,那时福耀的股息率足够高,而且以福耀稳定的发展势头,这个价格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后来福耀玻璃涨幅大大超过了其它汽车股,从估值上来看已经不便宜了,于是将它换成了估值更便宜的华域汽车。新和成也是我曾经持有过很短一段时间的股票,我原以为经济正在向好,维生素价格应该向上,结果买入了一段时间后才发现主营的维生素今年大幅下降,于是赶紧把它卖掉了,结果是大盘涨了40%,它完全纹丝不动,不过话说回来,主营产品价格降了这么多,大盘要不涨的话,只怕早就跌死了。
今年从我账户中剔除的股票主要有年初卖出了南车,2月份卖出了新华百货和隧道股份,这笔钱先买了君正,后来卖掉君正后换入了不到14元的上汽集团和5元多点的保利地产,这几笔买卖有赚有亏,南车10月底就停牌了,如果不停牌估计也涨到天上去了。新华百货和隧道股份我都不太看好他们的前景,于是剔除了我的自选股,虽然隧道股份后来涨得还不错,不过这不是我该赚的钱了。
融资交易就没法说清楚了,因为有时候融资买的股,又卖别的股还的钱,就是一笔糊涂账,只能大致说一下。7月份开始了第一次融资交易,分别买入了上汽集团和雅戈尔。后来陆陆续续又买过新和成、保利地产、万科A、华域汽车、中国太保和中国平安,最后我的融资仓位持有的是上汽集团、中国太保和中国平安。融资虽然增加了整体的风险,但是也给我全新的角度认识自己的持仓,这对我今年减仓汽车股可以说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爸爸基金操作不多,年初以大幅上涨的江铃A部分仓位换进了还未上涨的上汽集团,3月份用10.81卖出新华百货,换入了7.72元的福耀玻璃。今年所有股票分红全部在5元多点买入了保利地产,今年加入的资金在7月份买入了长安汽车和潍柴动力,进入11月份后,陆续减仓了多种汽车股,加仓了地产、银行和保险股。所有操作的思路基本和我自己的账户同步。
目前我的账户的仓位从板块上来看,仓位第一位的还是汽车股,不过较去年已经有大幅下降,目前汽车仓位仅仅只有五成多点,比起过去两年超过80%的汽车仓位来说,这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了。仓位第二和第三位的都差不多占据总资金的15%,分别是银行和房地产,第四仓位是投资类企业不到15%的仓位。下面分别介绍下这四个板块的股票。
汽车股:
江铃B仍然是我第一仓位的股票,即使今年别的股票大幅上涨,江铃B最终依然占据了我账户总仓位的3成以上。江铃汽车依然是我最钟爱的企业,在今年国家强推国IV标准的情况下,江铃汽车的增长速度又遥遥领先去其它企业,这种情况在国家推国III标准的时候就发生过一次,这说明江铃汽车的技术储备是大大领先于他的竞争对手——国产自主品牌。江铃汽车的优势我就不一一赘述了,大家可以在我的博客中搜“江铃”字样,可以看到我所有关于江铃的分析。今年是江铃汽车小蓝基地投产的年份,明年江铃汽车将引进福特公司大型suv——撼路者,这将是江铃汽车介入乘用车的一款重器,各方面都对这款车以及江铃的未来给予厚望。不少机构和券商给与江铃汽车未来2年业绩将翻番甚至更高的判断,对于这一点我非常赞同,这也是江铃汽车目前保有汽车股中最高市盈率的底气,当然我认为江铃汽车这种好企业,即使以现在的估值看也是非常便宜的,所以未来江铃B会在很长时间内依然是我的第一重仓股。虽然今年江铃B的涨幅大大落后于大盘,但是我对江铃明年的表现抱有厚望。
其它汽车股目前只有上海汽车和华域汽车,其中华域汽车实际上就是上汽集团的零配件供货商,两家企业关联性很强,所以两者估值也都很相近,目前都是不到10倍的市盈率。但是由于进入下半年后,汽车销量增长幅度逐月下降,特别是乘用车明年的境况不很明朗,因此我一直在减仓这两个股票,虽然他们的市盈率很低,但是随着乘用车产能的过剩,也许前景未必很乐观。实际上我在爸爸基金中还持有潍柴动力,相比起来,商用车的前景感觉比乘用车要好一点,由于没有大众、丰田等世界级企业介入,商用车的竞争远远没有乘用车那么激烈。所以明年在汽车股的策略是,保持商用车,逐步减少乘用车。
一直看我博客的朋友可能会注意,我的持仓中没有了十年如一日的江淮汽车。是的,持有11年的江淮汽车,我已经全部出清了。第一次买入江淮汽车是2003年,那时候的我好像还不认识巴菲特,更不知道价值投资是什么,到如今起码能够对价值投资的格言背出不少来,进步还是很明显的。江淮汽车见证了我11年的成长。这11年我的投资思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所以江淮汽车的投资逻辑也不是始终如一的。开始倒是以“朴素”的价值理念买入的,因为当时觉得它的市盈率很低,其实那时候我连它的主导产品都不知道是什么,更不知道其竞争力是啥,典型的无知者无畏。后来由于瑞风的畅销,导致了它在半年时间里大大强于牛市,这让我信心爆棚,认为自己选股的水平真是超凡脱俗。但是覆巢之下岂有完卵,04,05年的熊市依然将我套得服服帖帖,这段时间我不断买江淮,坚信他终有一天会给我回报。06,07年的牛市却正逢汽车市场的熊市,所以那波牛市江淮完全没有什么表现,却是无心栽花的广济药业让我在那波牛市有了最大的收获。但是07年的江淮又给了我莫大的希望,在那一年江淮准备投身乘用车市场,由于前面有轻卡和MPV的成功,我不禁又幻想着满大街江淮轿车的景象,这种幻想支撑着我走过了后面的几年。后来江淮的乘用车经过短暂的闪亮后步入了长期的,最终不仅没有担起利润增长的大任,反而大幅的固定资产投资折减了江淮在轻卡和MPV中的利润,可以说如果没有介入乘用车,江淮现在过得会滋润得多。这期间又逢老左退休,新领导人上任后走马换将引起江淮不大不小的动荡,加上新领导人的新思维,总之江淮又处于多事之秋,今年江淮业绩每况愈下,如果不是搭上新能源和国企改革的概念,估计股价远远没有现在丰满。这么多年看下来,江淮汽车在汽车行业绝对不是差的那种,比夏利、金杯之流要强得多,在国企中江淮的管理绝对是首屈一指的,但是和最优秀的企业比如上汽和江铃相比,他又差那么口气,这口气可能囿于国有企业的限制。既然是投资,肯定选择最优秀的企业,明知道他不是最好的那几家,还继续持有他,就太不明智了,因此今年终于痛下决心,全面出清江淮,也割断了我十年来与江淮的情愫。总结持有江淮汽车这十年可以分几个阶段,开始是意气风发,走势不如预想后是盲目坚持,后来江淮任何一点变化都可以让我编织梦想自我催眠,经过长时间的痛苦后是处于半梦半醒之间,半醒时就恨铁不成钢,到最后梦醒才发现与其等着铁变成钢,不如直接拿钢好了!现在看着各个群里圈里,处于以上各个阶段的朋友都有,真是感慨万千啊!这些阶段都是必须经历的,经历过才会成熟,怕就怕在自我催眠中最后变得麻木,然后不闻不问,彻底失去对投资的思索和关注,这样你经历的痛苦都将白白承受了!
银行股:
银行股是这几年我一直持有的品种,只是今年仓位稍微加多了一些。只要你相信银行不会全破产,这几年的银行都值得你拥有,超低的价格可以抵御除了破产之外的任何风险。对于同质化的银行,我在兴业银行中仓位较多一些,其它还有民生、浦发以及市盈率超低的交行。银行坏账的风险到底有多大,我不清楚,但是我相信不会集体破产,只有不出现这种最坏的情况,我相信买银行股比存银行的机会更多一些,不过要是银行都破产了,存银行也保全不了自己的资金。基于这一点,银行资产对于沪港通超低成本的香港资金来说,绝对是优秀的资产。今年8月份保监会调整了保险公司投资基金股票的比例上限,对于财务杠杆巨大的保险公司,银行也绝对是优良的标的。安邦保险不断举牌民生和招行,应该也有此种考虑吧。
地产股:
地产也是我过去两年一直有的品种,而且套了不少,但是看着周围的同事买房的价格不断攀上新高,国家对于房地产发展的各项政策不断松绑,在利率明显步入降息周期的时候,我认为地产股应该是一个优良的配置,因此在下半年加仓了保利和万科,现在保利是爸爸基金的第一重仓股。
投资类企业:
投资类企业目前有三个股,雅戈尔和两个保险股——平安、太保。雅戈尔主营有三块业务,服装、房地产和投资三分天下,房地产受益于降息和政策宽松,投资这块在牛市中将会大幅增长。保险股的投资收益也会在牛市中暴涨,加上前面提到的保监会上提了保险公司投资股票基金的上限,虽然仅仅是5个点,但是对于拥有财务杠杆的保险公司,这已经是非常大的影响了。别看保险公司现在都翻了一倍,但是等到四季度业绩公布的时候,那些卖出保险股的人也许才会追悔莫急,激情的涨幅背后也许是更激情的业绩做支撑。券商股也是同样的逻辑,但是我完全被券商股的激情吓傻了,目瞪口呆,不知所措。也许明年我会少许参与一下券商的狂欢大会,但是今年我是完全的错过了。
今年这波行情的来得出人意料,但想想这几年大伙的煎熬,又感觉这波行情是姗姗来迟。当然这几年投身创业板的兄弟姐妹是赚得盆满钵满了,所以不要因为这2个月没有涨就怨声载道,要知道主板至少5年都没涨过了,这才涨2个月你们就受不了了吗?有些灵活的人随时转换于各种市场之中,从不受是“成长股”还是“价值股”,是“主板”还是“创业板”的各种限制,永远走在潮流之中,我觉得他对股市的理解肯定比我高了一个层次,以我的能力是做不到这样,因此我只能在价值股中坚守。
这波行情和06-07年那波行情有一个显著的不同,那波行情是在一波大宗商品牛市中展开的,逻辑是经济向好推动大宗商品牛市,那一轮领涨的是有色股。而这波行情是在大宗商品特别是石油暴跌的背景下展开的,逻辑是基础原料价格下跌将提升企业盈利空间,将会带来证券市场的繁荣,领涨的是券商股,反正经济这事怎么说怎么有理。只要你了解这个不同就可以了,不要还持有着有色股,幻想着历史还会重演。是的,证券市场这个舞台没有新鲜的剧目,但是绝对不会简单的重复。当然如果这轮牛市真能拉动经济的出现实质性增长,资源类股也许在后期还是有机会的。
这波行情中有一个角色引人注目,那就是安邦保险,这个成立于2004年的保险公司今年频繁举牌大型企业,一年之内成为金地集团和民生银行的第一大股东,还对招行和金融街举过牌。一个成立十年的公司如何就有如此的实力,我查了下他的董事长是谁,就明白其中缘由了。再看最近巨量加仓中字头企业的社保基金,这波行情背后的始作俑者是否若影若现呢。今年年初的一份文件内部征求意见稿中曾经出现过如此样的字眼:要引导国内外资金,大力繁荣证券市场。以前对于证券市场的字眼一般都是引导其健康发展,而这句话用的是“繁荣”,这是史无前例的。虽然这句话没有出现在最终的正式文件中,但是如果你是一个证券投资者,就会敏感地觉察到这其中的意味。不管这波行情的起由和背景,我们只是普通股民,不用去研究这其中这么多为什么,只要明白行情一旦发动,就会有一个基本的时间跨度才能结束,以目前成交量的级别,这个时间跨度应该还不会很短,我们只要抓紧时间赶紧赚钱才是要务。
这波行情的龙头有券商、投资类、银行、地产和建筑类。券商和投资类属于牛市逻辑,牛市中这类公司的业绩都将大幅增长,将导致股价出现超越大盘很多的涨幅,一波牛市券商股有10倍涨幅也不算惊人;银行属于低估值的价值回归,银行最低的时候都低于5倍市盈率,当初长虹最低时也到过这个位置,后来一波牛市虽然最高长虹也只到了30倍市盈率,但是累计涨幅也超过了10倍。地产类由于前期大家对它预期不好,因此估值也被杀到超低,最近政策暖风频吹,加上步入降息周期,地产股有可能迎来戴维斯双击,取得不错的涨幅。建筑类是我最不能理解的品种,因为我自己就身处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我认为实际上是服务业,其业绩仅仅和建筑市场的规模成正比,即使中国高铁走出了国门,建筑规模再想大幅增长基本是很困难的,我认为中国建筑市场的规模已经摸到了天花板,长期看这类公司不具备长期投资的价值。
这波行情还有一个特点是成交量上升速度特别快,在两市成交量创造历史天量6000亿的时候,有人写了一篇文章《成交量万亿不是梦》,写这篇文章的肯定也没有预测到,仅仅只过了一周,两市成交量就超过了1万亿。这波行情的成交量一直持续放量,融资在这里面肯定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这波行情的发动者肯定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要知道调动这么大的资金量不是容易的事情。这不由得又让我想起去年的“光大乌龙指”事件,现在看起来,那次事件是不是更像这波行情的一次演习呢?
今年的博客慢慢进去了长草的状态,从去年一篇《什么话要说》开始,我觉得我的博客写下去的意义越来越少了,去年的年终总结对此有所交待,今后也是顺其自然吧。今年是开始写博客的第8个年头,不管怎样我觉得一年一次的年终总结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以后这个总结应该还会保留,其它时候也许以非投资类的文章居多了。
王国维有一个著名的三境界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不敢说我到了第三境界,但是现在却有蓦然回首后的那份感触,我发现很多简单的道理现在看来是那么深刻。比如“投资第一要务是不能亏损”,没经历过的人觉得说的是废话,经历过的人才会理解其深刻的内涵,这需要经历过多少的心酸和磨砺。再比如"投资要趁早",这句话我以前只体会到是因为复利需要时间发酵,早一点出发能够早一些到达。现在我觉得这里面更重要的意味是,投资的很多道理不是听就能懂的,都是要经历过才能体会的,没有一定时间在里面熬,没有吃过一定的亏,想成功是不可能的!所以投资要趁早,吃亏也要趁早,时间就是年轻人最大的资本,如果连这个资本都不想利用,那就是在浪费你的人生。人生又何尝不是呢,如果年轻时没有敢闯敢拼的精神,很难在将来有大的成就,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连失败的经历都没有就已经老了。有句话叫戏如人生,还有句话叫棋局如人生,其实投资不也如人生吗?07年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我们散户凭什么战胜市场》,里面有句话就是人生的美德都将在投资市场有所回报。所以不管你正在从事什么事业,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在于你怎么做人;反过来,不管你从事什么事业,修炼自己的品格,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径。
2014就要过去,不管我们在2014取得怎样的成功,或者犯下怎样的错误,这一页马上就要翻过去了。在这个即将开启新航程的时候,我们可以认真思考下怎样不再犯过去的错误,怎样将过去的成功在将来复制,这就是我们每年年终总结的意义,也是我们不断进步的方法。2015年即将来临,我们不可能老是指望市场给我们顺风车搭,但是不管市场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只要不断学习和进步,最终必将收获市场带给你的回报,让我们张开双臂迎接充满希望的2015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