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战略微调
(2014-12-11 14:39:56)
标签:
股票 |
分类: 投资生涯 |
这大半年来,乍一看,A股好像有了些新气象。仔细一想,其实还是老样子。
有资金的时候,齐涨齐跌。涨跌幅度以盘子大小决定,越大涨跌幅度越小,反之亦然。
没资金就缩小炒作范围,越炒越小,最后把最小的一批股票炒到天上去。
到了某一个时间节点,比如2011年,来一次暴跌,挤挤泡沫,然后开始新一轮的炒作。
这一年,小盘股已经飘到了云上。中盘股,包括一些次蓝筹,接近或者略微超过了合理估值。许多债券股,比如电力、高速、机场之类,也都10多pe了。这基本就是一个债券股的合理位置了。只有大盘股中有部分低估。有些大盘股虽然低,但却并不低估,比如说两桶油,基本没有增长了,还带有一定周期性,十几倍市盈率已经差不多了。以后的牛市怎么涨呢?靠疯狂的炒作,靠资金推动吗?经济也不算太好,靠利润增长推动,并不容易。
我估计牛市肯定是来了,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使然,无法改变。涨幅嘛,大致可以肯定介于2007年超级牛市和2009夭折牛市之间。也就是100-500%之间。平均算300%。大盘低点1850左右,300%就是7400,也过了上次高点。不过,现在沪深300估值在10pe出头,300%就是40pe了。如果时间拉长一点,上市公司利润增长,可以拉低到30pe左右。这是颇有可能的。当然30PE对比成熟市场也很高了,有点悬。
预测未来是没有意义的,还是一以贯之。按照我一直坚持的策略来。2007年,中信证券涨了30倍,雅戈尔10多倍,银行股10倍,这是一直被津津乐道的。但我发现2009年,雅戈尔涨幅144%,中信证券148%,中国平安224%,兴业银行279%。因此历史数据真未必能说明什么。2014年中信证券从低点上涨就已经达到了181%了。
牛市到底有多疯狂,取决于经济复苏的进程、国际经济环境、高层的货币政策等多方面因素。过早的预期一轮疯狂的牛市,为时尚早。
我已配置部分雅戈尔。择机再补一些券商和保险,甚至金融B。但不会重配。尤其是金融B,最好是跌停潮和折价的时候进入。有机会还会配一点低估值的小盘股。
我们的市场,还是一个大大的散户市。这不会因为近期的改革而马上改变。国外长期投资为主的股市,是长期投资者为市场主体——主要是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以及高昂的资本利得税所共同决定的。国内投资主体不变,散户市就不会变。公募基金也是一群大散户,而且严重式微,几乎失去了定价权。现在是游资的天下。沪港通之后外资的进入,其结果不言自明。沪港通刚开通时,国内机构借机把中信证券和中国平安这样的大烂臭扔给外资,洋洋得意。不到一个月,就掉头给外资抬轿子,这回是外资把炒高的股票甩给内资了。和外资博弈,我国大小散户并无胜算。
我开了港股通,也算是另一个寻觅低估股的好去处。
沪港通,注册制,全流通,这都会对股市的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包括最近安邦保险对民生和招商发起的袭击并购——虽然到底是不是这个意图还不确定——也是史无前例的。最近券商暴涨以后股东们纷纷减持,也值得注意。产业资本不是傻子,有他们的压制,炒作还是要受一定影响的。
最后,是不是牛市,多大的牛市,都是最后走出来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