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M2和利率市场化的一些思考
(2013-07-25 11:42:53)分类: 投资生涯 |
中国M2占GDP比例高,以及增速高的原因是什么?
多年持续的超发货币,支撑大规模的基础建设。
居民储蓄率高。
间接融资比例高。
M1和M2增速的剪刀差拉大,也就是经济不景气,人们的消费和投资意愿降低,导致货币固化。
外汇占款。
2010年以来,政府一直在回收流动性。这几年的存准率几乎维持在历史最高位。
利率市场化不是利差的决定性因素。利率市场化之初,由于无序竞争,利差大幅降低。到了一定的时间,会趋于平稳。美国的长期平均利差大约在3%+,中国3%左右,欧洲的话西欧略低、东欧偏高。日本、台湾在1%。
考察日本,经济已经停滞20多年。即使以零利率借到钱,也没有可以投资赚钱的途径。所以贷款需求不旺。台湾略同,大企业纷纷离岛,到大陆发展;而银行没有出岛,贷款需求恶化。总体来看,长期利差似乎取决于一个经济体的活力。也就是,经济增长越快,企业的ROE越高,投资的回报率越高,人均收入增长越快,人们就越愿意去消费和投资,贷款意愿就会增强,存款意愿减弱。供求关系就会使利差扩大。反之亦然。
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增长快,CPI高,则利差也高一些。一般的,基础利率降至2%以下,很容易陷入利率陷阱。也就是就算利率再低,也没人能够借钱去赚钱。也没有人敢借钱提前消费。这个时候无论如何降息也基本不能刺激到经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