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博按:作家王新军的《中短篇小说的创作与感想》(http://blog.sina.com.cn/s/blog_75a0e0e40100t1bx.html)讲的虽然是小说创作方面的问题,但其折射出来的思想却已超出这个范畴,适应于其他许多领域。“真正的文学是不必去追求热闹的,文学历来就是孤独者的事业”,
“一个作家有时候要有把小说只写给一个人看的勇气”,
“不应当把出版者的商业推广语言当作自己的阅读指南”,“只有发出自己的光,才有自己的位置”,“学到了小技巧,丢掉了大智慧”,等等,这些话对于投资来说难道不是同样颇具启发意义吗?
中短篇小说的创作与感想
——小说乱谈
王新军
首先向今天作为研讨对象的几位同学表示祝贺,感谢他们为当下文坛提供了相对优秀的小说。接下来我就这几个人的小说和自己对中短篇小说创作的粗浅理解,谈一些零碎的话,姑且叫做“小说乱谈”吧。当然,这里主要是对我自己创作的一些反思和批评,各位同学且不必以为然。
——
对于华语小说而言——小说应该重视氛围和意境,尤其是中、短篇小说。如果仅仅追求故事情节和叙事的所谓策略,其实在中文写作中并不是高明的小说。在中文小说中——
三流小说写故事,
二流小说写人物,
一流小说写语言,
超一流的小说写意境。
——
小说要有自己的根——也就是说我们要给小说一个成立的理由。为什么当下许多青年写作者的作品会有极大的相似性?这是因为大家都站在同一张桌子上打台球,不管怎样的技法,球终归要被赶进那六个洞里。这种局限大部分是刊物带来的,刊物一边在呼喊着不一样的创作,一面又在私下里制定着自己不为人知的标准。其实在中国,一个作家如果到了四十岁,应该可以不必完全为了刊物去写作。
真正的文学是不必去追求热闹的,文学历来就是孤独者的事业,更是小众的艺术。作家不要期望有娱乐明星一样多的粉丝。在当下的中国,一个作家有时候要有把小说只写给一个人看的勇气。
一个作家,哪怕你写了十篇与大家一样热闹的小说,你也得写出一篇与众不同的作品来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
(当然,我也常常拿一些三流小说去欺骗刊物和读者,但我也在创作的不同时期,也拿出过别人无法雷同的作品,试图不断地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
对于短篇小说而言,西方文学从来没有影响到中国文学的存在。
西方当代文学——就目前进入中国的——优秀的并不多,我们青年写作者不应该过分地在这方面崇洋媚外。应当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我们中国传统文学中汲取营养。西方一些当下作家和作品的走红,事实上更多的时候是策划、包装等商业行为的成功,与文学本身的关系并不大。我们更不应当把出版者的商业推广语言当作自己的阅读指南。当我们感到迷茫、感到眼前一片模糊的时候,不妨回过身来——那时候你会发现——不管你读与不读——经典始终就在那里。
中国文学的正途似乎不在尾随西方。我们的写作存在如下一些问题和困扰,那就是:摸着了西方的尾巴,失去了中国的传统;学到了小技巧,丢掉了大智慧。
西方有好的东西,但不一定要求所有的鸟都发出同样的声音。当万籁俱静仰望头顶浩瀚的星空,我们会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所有的星星都发着自己的光。写作者也一样,只有发出自己的光,才有自己的位置,否则,陨落其实也是一种选择。也只有我们都发出了自己的光,文学的星空才会无比的、诱人的灿烂下去。
一个作家,与评论家、与编辑家们保持一点恰当的距离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写作者要有自己独特的对生命的思考,更应该有独立的人格。在今天的中文写作中,我们能看到的——能挑战我们阅读的作品越来越少了,能温暖我们心灵、能让我们收获巨大美感的作品也越来越少了,多的是腔调基本一致的合唱,更有滥竽充数的雷同。作家们的气节在消失,骨头在变软,依附感在增加——这真的的确是一个问题。
2011-4-19于鲁院60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