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银行业现状6——同业业务问题

标签:
转载 |
分类: 公司分析 |
1.
考察上市银行2011年利息净收入的增长情况,可以看到一个现象:存贷利差的提升幅度以及息差的提升幅度,与利息净收入增速的高低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而生息资产平均规模的增幅与利息净收入增速之间,则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
表1:利息净收入增速与息差没有明显对应关系
表2:利息净收入增速与生息资产规模有明显对应关系
除了3家城商行2011年的贷款增速略高于20%外,其余上市银行的贷款增速基本在15%左右,贷款规模增速的差异并不大,生息资产增长较快的银行主要是非信贷资产增长得快。也就是说,非信贷资产的扩张对2011年银行利息净收入的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11年上市银行非信贷资产扩张的重点在同业业务方面,生息资产规模增长迅速的银行基本上同业资产扩张的贡献(同业资产增速 × 同业资产占生息资产比重)都比较大。
表3:同业资产扩张对规模增长的带动作较大
除了同业业务规模的扩张外,上市银行同业资产与同业负债之间的利差也普遍有所扩大。
表4:2011年上市银行的同业利差普遍扩大
2.
同业业务在2011年的迅猛增长以及利差的扩张主要有2方面的原因:
1)由于2011年央行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资金链紧张的局面时有发生,货币市场利率经历了几次剧幅的波动。一些银行抓住了利率波动的机会,以高利率融出资金,增加了同业业务的收益。
2)由于信贷额度控制以及存贷比考核,2011年银行贷款出表的情况很普遍。票据的买断式回购以及同业代付业务是实现出表的主要手段。票据的买断式回购在逆回购方是记入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科目。不少银行2011年的票据买入返售业务都有快速增长,这部分的回购利率要高于普通债券的回购利率。同业代付业务在受托行而言通常将代付款项其记入拆出资金科目,对应的拆借利率也要高于普通拆借。
3.
2012年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监管的更加严格,同业业务的机遇将逐渐消失:
1)货币政策明显较2011年宽松,回购利率剧幅波动的情况大大减少。
2)2011年的信贷市场是供不应求,而2012年是供大于求,信贷额度的约束明显减弱,对银行而言贷款出表的必要性大大降低,从而同业业务的机会也在减少。
3)监管的严格也使得贷款的出表越来越困难。票据业务的违规操作在2011年就已经得到规范,2012年银监会又加强了对同业代付业务的监管。财政部近期出具《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同业代付业务会计处理的复函》,通过对会计处理方式的明确,使得银行无法通过同业代付实现贷款的出表。同业代付对于银行而言也就失去了大半意义。
表5:会计处理方式规范后,无法通过同业代付来实现贷款的出表
4.
2012年银行同业业务迅速增长的势头无法维持,同业资产占生息资产的比重可能会出现下降,同时同业业务的利差将普遍收窄。
表6:同业资产占比的变化可以很剧烈
测算同业利差收窄以及同业资产占比降低对银行利息净收入的影响。这里有几个假设:
1)同业资产占生息资产的初始比重为20%(2011年末,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的比重多数超过20%,国有银行比重多数低于20%,在5%—10%之间)。初始比重越高,负面影响越大。
2)初始息差水平为2.80%(银监会公布的2012年1季度银行业的息差水平)。初始息差水平越高,负面影响越小,反之负面影响越大。
3)初始的同业利差水平为0.7%(2011年披露了同业利差的上市银行的平均水平)。初始同业利差越高,负面影响越大。下表中可以看到,若同业利差收窄20—40BP,同业资产占生息资产比重下降5—10个百分点,对利息净收入的影响大约有百分之三点多。
表7:同业利差收窄及同业资产占比下降对利息净收入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