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风险投资的精髓就是要找到价格远低于价值的品种,这类品种的需要从细节来挖掘。
2007年春节后,股市出现狂热,出现牛市后期的特征,此时的首要任务就是找到低风险品种,当时封基的折价普遍有30%左右,是明显的低风险品种,我就将全部资产都进入封基,买了7、8只。封基二季报出来后,我发现一个细节:基金裕隆的前十大重仓股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原重仓的双汇发展没有了,后来从半年报看,其一股都没有了,要知道双汇发展停牌近一年,6月30日复盘,一天之内全部卖完600多万股,而且当天的价格就是双汇未来4年的最高价了;另外就是中国远洋出现并成为其第四大重仓股,而中国远洋是在6月26日才上市的,仅仅一周时间,裕隆居然加仓1400多万股,后来中国远洋从开盘的15元短时间内一路涨到68元。从裕隆的一买一卖之间可以看出其基金经理高阳的果断、准确、老辣,于是我全部满仓裕隆。裕隆虽然是封基,股票仓位最高只能在80%以内,但当年业绩在所有基金中排第三。
2007年9月后,我对于市场更加恐惧了,但牛市不言顶,市场没有出现顶部前,我必须克制恐惧,不能提前离开市场,但此时必须要为自己设计一个安全撤退路线了。我将基金裕隆全部卖出,然后全部买入基金同盛,当时同盛是所有封基中业绩最差的,所以其折价也最高,达到35%,我买入价格1.8元,其净值2.81元,而其当年确定的分红已经接近1.1元,分红后,我相当于0.7元买到一个1.71元的封基,至少可以顶住大盘40%幅度的下跌,自然不怕;而且我对同盛进行详细的研究,其持仓基本为防守型品种,主要为医药、机械等,其重仓股均未有见顶迹象,后来大盘跌到5000点又反弹到5500时,同盛净值增长到3.45元,为当时表现最好的封基,其价格也增长到2.3元。我不仅见证牛市大顶,而且还可以从容撤退。
股改后一年,小非的股份就可以流通了,2007年初民生银行的小非公司的股价都出现了暴涨,我在研究民生银行的股东时发现一个开祥电力,就对开祥电力进行了研究(为了研究详尽,我还通过关系找到开祥电力的中层管理人员了解情况,到开祥电力总部调研),开祥电力在河南产权交易中心进行交易,总股本只有1.56亿,价格1.02元,总市值不到1.6亿元。而其持有民生银行的股份达1.7亿股,价值超过20亿元,进一步研究发现:开祥电力还是漯河银鸽的第一大股东、太龙药业的第二大股东、科锐配电的二股东,还是河南前十名房地产公司中的两家公司的控股股东,还有多家电厂。其持有的总资产超过50亿。知行合一,我立即办证,开始买入,买入成本1.1元左右,2008年初,开祥电力的2007年年报出台,其净资产7.3元,每股收益2.75元,价格才6元左右,但我认为既然主板走熊,覆巢之下无完卵,在持有者都很看好的情况下,于5.5元左右全部卖出(当时连续一个星期几乎所有的卖盘都是我一个人的,每天到中行取钱,中行的人都很奇怪。),不到一年取得超过5倍的收益(中间有分红和送股,因为其交易不活跃,我买入资产不是很多),我卖出后,开祥电力一路下跌到1.5元左右。(其实开祥电力的资产质量超过70%的已上市公司,其现市净率只有0.22倍,5年平均市盈率1.8倍,而且每年分红。对比一下就知道主板的公司有没有价值了)
从以上三个例子,可以看出:研究创造价值、细节决定成败。
我前面的博文写了很多理念,但大家可能要问:低风险高收益的品种在哪里呢?这个谁都不会告诉你,而且大家都知道的也不可能再有高收益了,人迹罕见的地方才会山花漫烂。勤奋!勤奋是唯一的途径。比如我每天睡前都要把所有上市公司的公告都看一遍,很辛苦,但去年3月22日晚,我看到了600991的公告,在第二天大家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从容买入,3天内资产增加10%,那么这个辛苦是不是很值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