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的投资历程(二)债券投资
(2012-01-21 20:22:3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投资生涯 |
投资有时候予我压力,但更多的时候还是让我感觉乐趣无穷。巴菲特主要是依靠自己淘到的第一桶金,但也有家族的帮助。老戴维斯依靠妻子的帮助起家。罗伯特清漪倒是地地道道的白手起家。我不是白手起家,但我觉得这些都不重要。就比如打桥牌,在发牌之前你当然希望拿到一手好牌;但是发牌以后,无论牌好牌差,最重要的就是依托现有的资源,争取最好的结果。投资亦如是,不管资源多少,总是有限的。利用有限的、确定的资源去挑战不确定的未来,才是最大的困难和乐趣所在。
债券对我的主要意义是:作为现金等价物存在。毕竟债券的收益比活期和定存高很多。比如暂时闲置、但半年内可能需要取用的资金;从我自己的现金流当中逐月扣除,准备用于还账的资金,我都可能以债券的形式保留。作为一种保守型投资,比如替丈母娘投资,我可不敢于全部投到股票上;以及我本人在没有其它合适投资机会之时的选择。作为股票的替代物,主要是在股市高估、风险大于机会,而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又比较理想之时,逐步将股票调换至债券。
对我来说,债券投资的几个要素主要是:违约风险;到期收益率;流动性;剩余期限。违约风险的评估和股票投资当中的企业评估差别不大,不过更加注重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而非利润表。到期收益率当然很重要,足够高的到期收益率不仅仅带来更高的回报,也提供了安全边际。但要注意,过高的到期收益率可能昭示着高风险。当我持有的债券开始上涨,导致到期收益率降低,而市场上出现了到期收益率更高的选择,我可能会选择置换。流动性,主要是保证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及时变现。毕竟很大程度上我持有债券不仅仅是一项保守型投资,更是作为现金等价物存在。我对流动性的要求并不很高,只要不是终日没有一笔交易的那种就可以。第一我交易很不频繁,第二以我的持仓量也不需要太大的流动性来支撑。剩余期限,这很重要,剩余期限越短,风险越低。
此外,购买债券还需要对利率环境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准确预测利率实属不可能,但常识就已足够。至少不要在显著的加息周期跑去买债券。目前3.75%的利率确实不高,但是负利率已经维持两年了,央行拒不加息,那近期也不可能再加。至于降息,负利率的存在和紧缩需要决定了也不太可能。因此近1年内利率应该是处于稳态。
债券的凸性和久期我不是很关心。前者无非说明票面利率越高、剩余期限越短的债券对市场利率变化越不敏感。这是当然的选择。首先是避免损失,其次才是去追求额外收益。久期,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还是以短为好。至于结合凸性和久期来配置投资组合,对个人投资者过于困难,也无必要。毕竟这二者只是理论,市场经常不按理论出牌。很多时候价格变动无理由可循。留有足够安全边际才是王道。
我不打新,亦不做短期套利,因此不需要正回购。我没有保留现金的习惯,因此逆回购的机会也不多,最多是偶尔为之。
最后,债券只是相对低风险,但绝对不是零风险投资。利率风险是最大的风险,违约风险次之(至少在中国,这种事情少之又少),最后是市场波动风险。很多时候债券涨跌根本没什么道理。还是那句话,足够高的到期收益率可以给你安全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