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间—庐山花径
标签:
旅游文化情感诗歌庐山花径 |
分类: 旅行 |
醉花间—庐山花径
炉峰下,草堂下,
花径迷司马。
青石路蜿蜒,
瀑布泉悬挂。
琴湖亭台榭,
山寺诗书画。
桃林吐芳菲,
四月传佳话。
2021-8-11

1、庐山花径:花径,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牯岭街西南方向2公里处,香炉山下。这里海拔高1035M,曾是庐山历史上的三大名寺(西林寺、东林寺、大林寺)之一的大林寺所在地。在唐代,这里被人们誉为“匡庐第一境”,花径曾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咏《大林寺桃花》的地方。
2、白居易草堂:白居易草堂位于江西庐山风景区花径公园内。 白居易草堂建于1988年,完全按照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记》“五架三间草堂,石阶挂柱竹编墙”的建筑形式复建,坐北朝南,木结构,草顶。草堂内有“白居易草堂陈列室”。1996年著名雕塑家王克庆制作的白居易石像立于湖畔。花径亭中一横石上刻有“花径”二字,传说系白居易手书。
3、青石路蜿蜒,瀑布泉高挂:景区内有蜿蜒小路直达白居易草堂,从湖边到草堂的小路两边开满了鲜花,随风摇曳,尽显芳菲。草堂的东面有假山,假山上有瀑布高悬。泉水流入一条小溪,小溪围绕草堂屋舍饶了一圈,流入屋西的方塘。
4、琴湖亭台榭:花径景区里有个湖,叫做花径湖,就是现今的“如琴湖”。如琴湖建成于1961年,水域面积11万。因湖面如一把提琴而得名。又因湖傍花径,故称花径湖。湖边有观景平台,湖中有湖心岛,呈椭圆形。岛上有九曲桥与湖岸相连。岛四周苍松翠绿,宛如一根碧绿的“项链”平铺在湖面上,岛端建有忆琴亭,西端建有一水榭。
5、山寺诗书画:山寺,指大林寺。公元390年,慧远大师高足昙诜在庐山山顶大林峰建大林寺,五十年不衰。大林寺四面峰环,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实匡庐间第一境。唐以后,大林寺迭遭灾祸。1922年,为推广世界佛教盛意起见,佛教界享有盛誉的太虚大师等在大林寺寺址附近仿照西式建筑构建了讲经堂,随后建楼房五间,大林莲社及放生池等,连续几个夏天讲经于此。1923年,有中、日、英、法、德、芬兰等国佛教代表参加的世界佛教徒联合会在大林寺召开,揭开了中国近代佛教史上重要的一页。1926年,弘一大师应邀来此参加金光明法会,在法会期间完成了“毕生写经之冠”——《华严经十回向品初回向章》。1961年,庐山修建如琴湖水库,大林寺淹没于湖底。
6、桃林吐芳菲,四月传佳话。唐朝元和十年间大诗人白居易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任江州司马时,曾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九日这天和庐山东林寺法寅大师及17位好友,从他新建好的遗爱诗草堂出发,一同到庐山顶山的大林寺游玩。当他们一行人,踏上大林寺地界时,就强烈的感觉到此处气候与山下截然不同。这个时候已到暮春时分,庐山下面的桃花都已凋谢,而此处的桃花却含苞欲放,仿佛又回到了早春二月的光景。白居易被眼前的春色深深的吸引住了。他感慨万千,像遇到知音一样,随口诵出七言绝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欣赏桃花兴致大发,随后又提笔留下了“花径”二字,此后人们将白居易当年赏桃花的地方叫做“白司马花径”。
敬录博友残荷的海角赠玉:
花径桃林一首诗,飞来石上尽人知。
如琴湖畔寻佳话,司马青衫笑我痴。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就此谢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