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下沟通要有“心”

(2011-10-18 16:30:25)
标签:

杂谈

http://s5/middle/413222f9naf8e8ace4be4&690

麦当劳快外店创始人雷•克罗克不喜欢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大部分工作时间都用在“走动管理上”,即到所有各公司、部门走走、看看、听听、问问。麦当劳公司曾有一段时间面临严重亏损的危机,克罗克发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各职能部门的经理有严重的官僚主义,习惯躺在舒适的椅背上指手划脚,把许多宝贵时间耗费在抽烟和闲聊上。于是克罗克想出一个“奇招”,将所有的经理的椅子靠背锯掉,并立即照办。开始很多人骂克罗克是个疯子,不久大家开始悟出了他的一番“苦心”。他们纷纷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开展“走动管理”。及时了解情况,现场解决问题,终于使公司扭亏转盈。


身为领导,我们对下属的需求,是不是愿意倾听?对于他们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是不是做了专心的理解和分析?是不是愿意放下架子,腾出时间与他们促膝谈心?在实际生活中,影响领导层与下属沟通的主要因素常常是领导没“心”,或者说不用心,缺少热忱,下属因此都敬而远之。一些领导也注意跟员工沟通,但是由于没有交心,隔靴搔痒,沟通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上级与下级的沟通,关键是要用心去沟通。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要尽可能地与员工们进行交流,使员工能够及时了解管理者的所思所想,领会上级意图。这种“交心”,是让员工站在领导者的角度和位置,让员工有主人翁意识,增强责任感,这是无往而不利的。


然而,由于在公司中的职位不同, 经理可能与员工的观点不一致,这是两者相互沟通的严重障碍。沟通双方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职位,地位的高低对沟通的方向和频率有很大的影响。地位影响人的心理,领导者不可避免会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你有过这样的感觉吗?当下级汇报工作时,不管他说完没有,只要你觉得听懂了他要表达的意思,便打断他的话,开始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以某些指令结束谈话。作为一个好领导,你扪心自问一下:对于下级的需求,你愿意倾听吗?你认真倾听了吗?对于他们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你用心理解和分析了吗?你愿意放下架子,腾出时间去与他们促膝谈心,互动交流吗?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对企业内部沟通进行研究后得出了一个重要成果:沟通的位差效应。他们发现,来自领导层的信息只有20%-25%被下级知道并正确理解,而从下到上反馈的信息则不超过10%,平行交流的效率则可达到90%以上。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平行交流的效率之所以如此之高,是因为平行交流是一种以平等为基础的交流。为试验平等交流在企业内部实施的可行性,他们试着在整个企业内部建立一种平等沟通的机制。结果发现,与建立这种机制前相比,在企业内建立平等的沟通渠道,可以大大增加领导者与下属之间的协调沟通能力,使他们在价值观、道德观、经营哲学等方面很快地达成一致;可以使上下级之间、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形成较为对称的流动,业务流、信息流、制度流也更为通畅,信息在执行过程中发生变形的情况也会大大减少。这样,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平等交流是企业有效沟通的保证。 


可见,只有消除位差,才能实现真正的有效沟通。英特尔公司的总裁安迪•格鲁夫是一个世界级的管理者,但就是这样一个掌管着数万人的人,他的办公室的房间却允许下属不用敲门随意出入,随时与其沟通,在开会的时候,他甚至可以坐在地板上或是坐在最后一排去聆听员工的意见,而不是坐在最显著、最约定俗成的位置上。正是靠这种面对面的平等沟通,他得以掌握了整个公司发展必要的信息,也获得了拉动整个团队向前的魅力,从而使产品能不断推陈出新,公司的发展欣欣向荣。


有了这种发自内心的平等心态,我们才可以避免向下沟通中的常见语言错误。许多研究发现,一些驾轻就熟、脱口而出的语言,成了“杀手”式的语言信息,阻碍了上下级沟通的效果,导致了上下级之间的误会和冲突。比如,发号施令式的语言:“这里轮不到你说话,你的任务就是好好听我说!”“怎么这么罗嗦,按照我说的去做就行了!” 这种上级单方面发出的语言信息,员工的情感或需求没有得到尊重,因此员工有可能对上级产生怨恨、恼怒和敌对的情绪。


发号施令型语言是上级平时使用得最多的一种语言。许多上级认为它是见效最快的语言。它的优点是上级可以快速解决员工存在的一些问题,而缺点是使用过度就会失效。根本原因在于:第一,容易造成员工反感。这种语言的后面常常隐藏着这样的意思:“你太笨了”,“你太差劲了”,“你要听我的”,“我是权威”等等。这让员工听后很反感,随之出现逆反心理或顶撞情绪。有经验的上级会发现,当一个员工接受这样的语言时间较长后,会变得烦躁、自卑,或对以后类似的语言漠然,以至于有许多上级和家长总是抱怨:“为什么孩子越被教育却越不听话?”


许多员工在回忆自己的职业生涯时,经常会提及若干印象最深刻的事情。他们也许会说,当时是上级一次意味隽永的激励使自己受益一生;但也许会说,当时是上级的一句话深深地伤害了自己,成了自己“永远伤心的理由”。上级不能轻视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能在无意中成为沟通的“杀手”。向下沟通要有“心”,要从认真对待每一句话开始。作为领导,要尽可能地与员工进行交流,以平等的心态倾听他们的呼声,尊重他们的想法,让他们参与决策,求同存异,达成共识,做到真正与员工交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