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中的艺术珍品——《登金陵凤凰台》

标签:
诗歌李白唐代文化 |
分类: 诗文欣赏 |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原文】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
金陵:即今江苏省南京市。
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山和台因此得名。
吴宫:三国时东吴在金陵的宫廷。
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长江边上,因有三峰,南北相接。
浮云蔽日:比喻奸臣当道,使君主昏昧不明。
【赏析】
本篇为作者极少律诗中的艺术珍品。从诗意考察,可能是李白在天宝年间,被权贵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一说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
全诗写景、状物、怀古、抒情相映成趣,既富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又含蕴浓郁的现实主义气息。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显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煊赫,又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一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景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