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提法可以休矣

(2017-11-06 08:58:28)
标签:

时评

城市

文化

财经

分类: △杂文△——【浮世绘影】

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提法可以休矣

 

易道禅


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提法可以休矣

 


当下社会,说假话,易遭天谴。说真话,易担风险。但真话还得说,尽管有人不喜欢。

 

经常在媒体上或专家口中听到“一线城市”的说法,或以“一线城市”为标杆来评价其它城市的发展走向。

 

其实这个“一线城市”的称谓是极不科学的,也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它最初是由媒体提出,后来在专家口中作为城市经典用来反复布道,并逐渐演绎为民众的一种定位和认知。中央和国务院从来没有认可过这种笼统的说法,国家相关权威机构也没有哪一家认证和同意过这种说法。

 

所谓“一线城市”指的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原意为这四大城市的房价为中国城市中的领头羊。本意实为贬义。后来引申为“体现在城市发展水平、综合经济实力、辐射带动能力、对人才吸引力、信息交流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交通通达能力等各层面,在生产、服务、金融、创新、流通、综合商业指数等全国社会活动中起到引领和辐射等主导功能。”此时“一线城市”的含义已变为褒义。但,这都是专家们强行解读成现在这个内涵的。

 

媒体和专家们忘了,四大经济特区深圳、厦门、汕头、珠海,曾经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城市,它们站在中国经济开拓发展的第一线,它们才是当时的一线城市。可是人们并没有这样给它们定位。当时没有房价问题。

 

媒体和专家们忘了,六个计划单列市重庆(后为直辖市)、深圳、厦门、大连、青岛、宁波,曾经是中国首批经济综合改革发展的实验城市,中央对它们实行计划单列,对它们充满了期待。它们是当时除中央直辖市外的明星城市,也即当时的一线城市。可是人们并没有这样给它们定位。当时没有房价问题。

 

媒体和专家们忘了,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一批对外开放城市。它们起到引领中国对外开放,引导中国经济对内对外辐射作用,带动内地经济的发展。它们是当时的一线城市。可人们也没有给它们这样定位。当时没有房价问题。

 

后来,房地产火了,媒体似乎找到一个喧嚣的突破口。他们发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房地产经济远远高于国内其它城市,于是“一线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不过也仅仅是指这四个城市的房地产经营发展指数而已。

 

曾几何时,“一线城市”忽然成为衡量所有城市的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它最大的恶果是,其它城市的经济要想有所发展,必须要像北上广深那样发展房地产经济,否则城市经济和建设就起不来。故而各个城市卯足劲在房地产上下功夫,导致全国房价、地价背离中国经济的发展规律,先天不足的演变成畸形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

 

没有谁看到“一线城市”这种概念提法带给中国经济的负面结构性陷阱。它让很多城市畸形发展,关键是它让广大的普通民众成为房奴,让广大青年变成一生以住房为奋斗目标的机械生物。毁掉的一代,垮掉的一代,全部来自于“一线城市”这个渊薮。

 

最为可笑也最为可悲的是,最近又有媒体又在搬弄“新一线城市”概念。国内很多媒体不干正事,经常主观的、任性的、毫无科学依据、实事求是的评定什么全国最有发展前景的城市,什么全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什么国内最有希望的十大城市、二十大城市,云云总总。有收钱排座次的媒体,有专做营销城市勾当的媒体,比如那个“中国第四城”的策划就成为一大笑柄。因为无论城市规模,还是城市人口,无论经济总量,还是综合实力,那个城市都不可能是中国的第四城。但是它就这么被安了这样一个头衔,惹得真正的第四城天津或深圳老大不高兴。这类媒体总的来说就是做那些搬弄挑拨城市之间口舌是非的勾当。

 

当然,如果要将一线城市或者新一线城市做成概念,也不是不行,问题在于是否国家授权你这么干?诚然媒体有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也无不可,但关键在于是否有科学依据?例如“新一线城市”,如果要参照“一线城市”,是以房地产规模还是以综合经济实力、或者是以经济总量还是以城市中心城区常驻人口来作依据?因为无论是以哪种数据作依据,它的排位,如将成都、杭州排在重庆、天津之前,这就是远离事实真相的,不能不让人怀疑到又是一起“中国第四城”的创意策划。


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提法可以休矣

图为:北京、天津、上海、广州


如果真要排列一个“一线城市”(包括“新一线城市”),那么,我们起码应当有一个以国家级别的定位作参照。

 

例如:选择十个国家立法机关批准设立和国务院批复定位的城市性质或赋予的城市功能作为参照——

 

一、中央直辖市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二、国家中心城市

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后三城实为目标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但此处从宽列入。)

三、国际大都市

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国务院关于城市定位的批复,只有这四个城市被批准建设为中国内地的国际大都市,此处不含香港。)

四、超大城市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天津、武汉(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定性的中心城区常驻人口达到一千万人以上城市。)

五、计划单列市

深圳、厦门、大连、青岛、宁波

六、经济特区

深圳、厦门、汕头、珠海、海南、喀什

七、国家级新区

上海、天津、重庆、舟山、兰州、广州、西安、贵阳、青岛、大连、成都、长沙、南京、福州、昆明、哈尔滨、长春、南昌、雄安

八、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上海、天津、重庆、成都、武汉、长株潭、深圳、沈阳、山西、义乌、厦门、黑龙江

九、国家级保税区

北京、天津、上海3 、深圳3 、重庆2 、广州2 、成都、武汉、太原、宁波、西安、苏州、海口、舟山、绥芬河、南通、大连、青岛、贵阳、凭祥、郑州、汕头、焦作、南阳、烟台、赣州、潍坊、新疆、内蒙古、广西等

十、自由贸易区

上海、广东(广州、深圳)、天津、福建(福州、厦门)、辽宁(沈阳、大连)、浙江(杭州、宁波)、河南(郑州)、湖北(武汉)、重庆、四川(成都)、陕西(西安)

 

中央直辖市

中央直辖市是国家行政地位最高的城市,可以说是政治一线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是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的城市,这种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等多方面。

国际大都市

国际大都市是城市化进程中的皇冠,是一个城市有幸被视为伟大的城市的极高搭配。这样的城市是指那些具有超群的政治、经济、科技实力,并且和全世界或大多数国家发生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交流关系,有着全球性影响的国际一流都市。

超大城市

超大城市是二十一世纪的城市发展方式,具有与国际大都市意义相仿的外延,而内涵却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柱城市。

计划单列市

计划单列市,其全称叫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市,享受省级经济管理权限。是国家寄予希望的重点经济发展城市。

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国家允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并坚持以外向型经济为发展目标,并能辐射、引领、带动其它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开拓试验城市。

国家级新区

国家级新区是依托重点城市布局的新兴经济发展、新兴城市建设的综合功能区,一般称为大城市区。说白了,就是扩大城市规模的一种开发模式。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相当于第二批经济特区。也是依托重点城市布局的探索性发展区域。有的与国家级新区有重叠,有的是独立试验区。但总体属于城市改革与发展的试验田。

国家级保税区

国家级保税区是国家批准的开展国际贸易和保税业务的城市区域,区内允许外商投资经营国际贸易,发展保税仓储、加工出口等业务。是我国目前开放度和自由度较大的经济区域。上海和深圳各有三个保税区,重庆和广州各有两个保税(港)区,但在此项中,该四城市均只各算一次。

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则是一个城市的经济活力与自由贸易的窗口,相当于实行自由港政策的关税隔离区,是国家意志和国家战略的支点。

 

好吧,我们来看看,在这十个国家级别的大项中,哪些城市出现的次数最多?

 

上海、重庆在十大项中各占据八项。

天津在十大项中占据七项。

广州、深圳在十大项中各占据六项。

北京、武汉、成都在十大项中各占据五项。

大连、厦门在十大项中各占据四项。

西安、青岛、郑州在十大项中各占据三项。

沈阳、长沙、宁波、福州、贵阳在十大项中各占据两项。

其余城市忽略不计。

 

这里要特别指出,北京在十大项中虽然只出现五项,但北京的首都功能这一项,是其他城市绝无仅有的,是唯一的。所以至少应加上首都一项,北京为六项。

 

显而易见,哪些城市在国家的格局中才是真正的“一线城市”?这些城市凭什么会出现在这十大项中?显然,没有综合实力和发展能量是不可能进入这十大项中。

 

依据以上功能指标,五项以上的城市:北京、上海、重庆、天津、广州、深圳、武汉、成都。

 

上述八大城市,才是真正可以称为国家的“一线城市”。


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提法可以休矣

图为:深圳、重庆、武汉、成都


虽然国家新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及国家级保税区等等现在像下饺子一样滚动出锅,除了最先的几个以外,已经没有任何实质意义了,完全可以撤销。不过考虑到当初设置它们时的初衷和资历,本文依旧将这几样作为参照,应该没有问题。


在此点一下苏州这座城市。苏州并没有获得国家的什么定位和政策,却似孤儿一般努力奋进,成为并不输于上述任何一个城市的标杆城市。这非常值得国家尊重,也希望国家多多关爱一下苏州,给予相应的地位和政策。

 

原来的“一线城市”因为GDP总量和房地产规模,列入“一线城市”,可以理解,但现在不应以GDP唯上,且媒体定性时参照有关定位不全面,因此并不科学。

 

后来的“新一线城市”更是匪夷所思,不知评选者是凭地域感情因素,还是对城市的偏见或偏爱,或者根本不了解十大项国家定义的标准,或是暗箱操作,就大张旗鼓的评选了十五个“新一线城市”?这就更加不科学。

 

可以这么说,能够出现在第一项中的城市为政治一线城市。而能够数次出现在后六项中的城市必是经济一线城市。因此,北京、上海、重庆、天津、广州、深圳、武汉、成都,毫无疑问,它们才是中国真正的“一线城市”。

 

但“一线城市”的说法已经固化了,成为“北上广深”的代名词,故而不宜再用“一线城市”来代表以上八大城市。且全国其它地域,对于“一线城市”的提法深恶痛绝,因为它们带来的负面效应,媒体故意装作不知,且得意洋洋,还进一步弄出个“新一线城市”,打乱国家对城市格局的部署,因而也不应继续滥用。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表述或定位以上八个重要城市呢?我看可以叫做“国家特类城市”或“国家一类城市”,总之不宜再叫“一线城市”或“新一线城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