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圆明园秦皇陵精神原罪的民族鸵鸟心态 |
分类: △随笔△——【思辩之翼】 |
最近有两个话题,一是圆明园到底要不要重建?二是秦皇陵到底要不要挖掘?
对于圆明园,大部分人的意见是,不必重建,保留遗址,不忘国耻,使其成为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对于秦皇陵,大部分人的意见是,不必挖掘,留给子孙一点财富,挖掘了,会成为民族的罪人。
我现在是少数派,站在反方的立场,我的观点旗帜鲜明:圆明园,我支持重建!秦皇陵,我支持挖掘!
把这么两个风马牛不相干的话题捏拿在一起,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我的问题是,一、对待民族遗产,我们当代人成了鸵鸟吗?二、在利益和文明面前,我们成了二律背反的文化奴隶吗?
关于圆明园重建。
有一种典型的看法是:圆明园对中国人来说,它是落后腐朽与闭关自守就要挨打、挨烧的悲怆见证。上百年来,它年复一年地警示着华夏儿女,任何时候都要居安思危、励精图治。若说它的残破与荒凉是中国人的屈辱,那么它晾晒的更是曾在此犯下罪恶的侵略者对世界文明的亵渎,耻辱的施行者正是那一群强盗。纪念它最好的办法就是留下伤口,让后人每时每刻去哀痛甚至去舔吮。
我于是想——
一个人被砍了一刀,我们不用医治他了,就让他血淋淋的在那里号啕痛哭,医好了创伤他可能会忘记这件伤痛?
二次世界大战,柏林城被毁于一旦,后人不应该重建它,如果重建,德意志人民会忘却二次大战的残酷和羞辱?
一颗原子弹就把广岛市夷为平地,后人也不应该重建广岛,建好了,日本人民会遗忘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毁灭和悲痛?
天下最滑稽最可笑的莫过于圆明园重建的争论了。似乎重建了圆明园,中国人民就会彻底忘掉那段屈辱的历史。这种逻辑是极左思潮遗留在当代国人思维中最显著的特征。
话又说回来,屈辱的历史能忘则忘吧,又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被别人打得屁滚尿流的故事,我们还是少听或者干脆不听。腐朽没落的统治者带来的灾难,为什么要我们后人来承受对它的追怀?不是所有的普通百姓都是历史学家!让大多数人享受一片美丽园林的天地,比一片破烂废墟更具丰富的意义。
我们应该昭示的是灿烂的文明和丰厚的民族文化。圆明园从某个角度来讲是中国古代建筑、园林、雕塑、绘画、工艺和美学的集大成者,重建它的价值并非是在爱国和卖国的选题上竖一根标杆,正方在这边,反方在那边。不要把历史过于政治化了,历史有时候很简单,它的功能也就是留给专家去索隐去考古,留给作家去思考去想像,而我们平民百姓,最好能多忘掉一些历史,这样,一个民族也就不会整天哭哭啼啼地忆哭啊诉苦啊:你们的父辈把我家的老房子毁了,你们得赔偿,不仅得赔偿,你们还必须认罪,你们也是罪人!
这样一个背负着精神原罪的民族,怎么能够站在世界民族之林远瞩未来?
毫无疑问,我赞成重建圆明园!问题在于,怎么建?以什么名义来建?不能用老百姓的钱来建,那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口号,实在是不能再唬人骗人了;也不能用纳税人的钱来建,纳税人的钱更是老百姓的血汗,以老百姓血汗再建圆明园,比圆明园被焚毁时更见腥风血雨。
还是让房地产老板捐资修建吧。中国的慈善事业为什么不发达?中国的公益事业为什么不兴旺?一句话,中国人有钱了,心就黑了,为了担心灵魂下地狱,就把大量的金钱用去修缮庙宇、修缮祖坟去了。求神拜佛和磕头作揖的活动,每年花去人民币22个亿,这些钱,每年用一部分来重建圆明园,我想,那是相当地可观,也很有效!
当然,如果把它用来兴建农村学校,那就更好!但是如果兴建学校的困难度大于修建圆明园,那么还是再建圆明园好了。
建好圆明园是否忘记历史?只要每个人不要忘记广大农村地区还有许许多多孩子不能上学,或上学后因贫困而中途辍学的现实,那么我深信我们也不会忘记圆明园的历史。
另外,还有一个办法,即在建好的圆明园内设立一个火烧陈列馆遗址,也不会让游人轻易忘却那段悲哀的场景,为什么偏偏要让这么一大片土地荒芜浪费呢?
关于秦皇陵挖掘。
因用遥感技术证明了秦始皇陵地宫确实存在,近来关于是否挖掘秦皇陵的议论陡然再生激烈。有专家希望早日开挖秦皇陵,被惹得一片骂声!我不噤寒蝉起来,这么多爱国者啊,以保护的名义封杀正常的考古研究活动。
反对者一般有两种声音,一种比较唯物,说应该给我们的子孙留一点遗产,现在挖了以后就没有了。这类人把文化内涵当作过日子,是那种典型的传宗接代封妻荫子的代表人物;另一种比较浪漫,说应该给我们后人留一些悬念,现在把历史弄得干干净净了,我们的子孙头脑会苍白、内心会空虚。这类人误以为历史就只有地下才有,还以为历史是可以挖掘得完的,如此,我们煌煌五千年华夏文明发展史就只寄望于秦皇陵来守住最后的幻想底线。
试想,埃及的金字塔不挖掘,它的内部结构或个中历史将永远是一个谜。埃及金字塔既挖掘了又修缮了,才得以受到很好的保护,才得以为传播古埃及文明起到最大的催化作用!如果不挖掘不保护,任其毁于大自然的风化侵蚀,那么我们今天可能就看不到完整的胡夫金字塔。
试想,意大利的庞贝古城,科学家如果不早日挖掘,不仅是这座古城会被地下环境长期腐蚀泯灭破坏,还使我们今人不能了解到古罗马文明是何等的灿烂辉煌。庞贝古城陆陆续续挖掘有一百多年了,但在一百多年前的那一天,它就注定宣告了为古罗马的历史增添了非常光彩的一页!
多在地下埋一天,任何古迹都多一分危险,这个道理,不仅国外有这样的例子,仅以中国长沙马王堆来说,早十年挖掘和晚十年挖掘,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我们现今的技术达不到保护要求,说这个话的人基本上是乱起哄。如果说五十年前我们挖掘定陵地宫,其保护出土文物的技术还不能过关,那么今天完全有条件有能力进行精心的完善的保护。秦皇陵兵马俑二期工程以及三星堆的发掘就是非常好的例证。
历史最好的证明是抢先发布古代信息。如果你有很好的证据却不知道如何利用,却反而要埋藏历史,这种心态,不知是畏惧历史还是游戏历史?对于历史的定论,越早阐述越有主动权。比如,你说四大发明中的火药和印刷术是你最早发明的,可是你比人家公布得晚,得到世界承认得晚,有什么用?欧洲所有教科书并不承认火药和印刷术为中国人发明,那原因就是人家先说了,成为先入主见的既定事实,你想纠正也无能为力。历史不是测量山峰河流,任随那个科学家重新测量准确,都可以得到承认。历史是谁先说话谁是大爷!你把历史藏给子孙,人家金字塔早就宣告埃及的六千年历史了,怎么样?比你多一千年,你只好干瞪眼!好吧你修书,你说我们的历史有七千年,那么你得拿出中国的“金字塔”来证明才行啊!
那种留给后人的说法更好笑,好像我们现在挖掘了秦皇陵,就必然是和后人断绝了关系,这些遗产就不会留给后人,而是把它毁掉了。在这些人眼中,挖掘就等于毁灭。其实以为埋在地下就万无一失的观点,实在是鼠目寸光。
我们既不能抱历史存在主义的态度,也不能抱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挖掘秦皇陵,不是为了那一分悬疑一丝好奇,也不是为了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它既然被确定为千古遗产,确定为历史的组成部分,那么,还原历史吧!继续掩埋它,等到现在日趋恶化的地质环境和地质结构变化等因素造成的不为人知的损害,这个责任,应该由谁来负?谁又负担得起呢?
不知历史者,你就是让圆明园苍凉一千年,它依然不会唤起你心中的民族危机感;同理,不懂人文者,你纵然把秦皇陵掩埋地下一万年,它也绝不会为你的祖国增加一分有价值的文化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