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文△——【浮世绘影】 |
中国人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情结,用一个词可以概括:爱恨交加。
我们知道,诺贝尔文学奖是一帮并不懂中国文化,且又抱有所谓普世价值观偏见的洋老朽们所掌管。要想获得诺贝尔奖,我看只有两个捷径,一是宣布自己脱离中国国籍,加入外国国籍:像印度泰戈尔加入英国籍,像中国高行健加入法国籍,很容易得奖滴;另一个是发表反对现政权宣言或者争做持不同政见者,像苏联的帕斯捷尔纳克、索尔仁尼琴等,更是洋老朽们特别关照的对象。老老实实呆在国内?或者老老实实做文学?嗨,没门!
像那位瑞典老头马悦然,对中国作家假仁假义的关注,再也不要相信了,难道上当还少吗?每次只要死了一个中国名作家,这马老头都要跑出来说:唉呀,他再晚死几天,这届诺贝尔文学奖就非他莫属了。老舍死的时候,他们这样说过,沈从文死了以后,他们这样说过,巴金死了之后,他们还这样说过。真TMD神了,这几个人活着的时候,他们干嘛去了?把中国作家们和读者们哄得团团转,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可我们很多中国人,竟然还苦苦地抱着一线希望在那里等着瑞典皇家学院的恩赐。
好了,昨天晚上我突发奇想,草拟了一份最新创意,我准备亲往瑞典面呈皇家学院的老朽们,一是代表国人向皇家学院提出严正抗议,抗议其不顾事实蔑视我泱泱五千年中华文化,二是为了平息国人的怨气,建议采取一项折中方案。方案如下:
诺贝尔文学奖因为某些不可解释的原因,发现了不少英才(如萨特、海明威、马尔克斯),也发掘了不少蠢才(略……),同时也淹没了不少杰出的天才,比如托尔斯泰、康拉德、卡夫卡、普鲁斯特、乔伊斯、庞德、博尔赫斯等著名作家和诗人。
诺贝尔文学奖因为某些可以解释的原因,不是有七个年头没有评选获奖者吗?它们是1914年、1918年、1935年、1940年、1941年、1942年和1943年。
我的意见是不要浪费了这七个年头,不然,二十世纪的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年份不完整内容不全面的奖项。
我将向皇家学院提出两个参考个案:
一、将这七年的诺贝尔奖金补发给举世公认的文学巨匠:1914年颁给左拉,
1918年颁给托尔斯泰,1935年颁给卡夫卡,1940年颁给康拉德,1941年颁给乔伊斯,1942年颁给普鲁斯特、1943年颁给博尔赫斯。
这个方案好是好,它几乎囊括了漏掉的所有卓越文学大师,但是有一个问题,诺贝尔奖一般是颁给生前在世的杰出人士,上述几位大师的死亡年份好像对不上号。那就的确陷入诺贝尔自己设的套套里毫无办法。
二、最好的方案是,将这七年的诺贝尔奖金全部补发给中国文学大师,一来可以平息中国国民之众怒,补偿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对中国读者犯下的滔天罪过,二来可以构全诺贝尔文学奖的全球性和公正性。刘再复先生说过:“拥有12亿人口的中国向来以文学大国著称于世,至少应该有三位至五位:鲁迅、老舍、沈从文、郭沫若、茅盾”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基本同意这个看法。而且时间上可以吻合诺贝尔奖的颁发标准,例如鲁迅1936年逝世,那么1935年他还活着,空缺的年份正好可以颁发给鲁迅。我的意见倾向于:1935年颁给鲁迅,1940年颁给老舍,1941年颁给郭沫若,1942年颁给沈从文,1943年颁给茅盾巴金并列。
获奖理由如下:
1935年鲁迅,作家、思想家。《呐喊》、《彷徨》两部小说及众多文章,其思想意义之深刻,艺术情怀之高远,令不少诺贝尔奖获得者汗颜。唯有揭穿黑暗的世界,才有理想的普世价值。
1940年老舍,小说家,戏剧家。《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表现了一个沉睡国度的平民众生相,绝妙的生活动态把读者带入旧北平那个特定的时空环境。
1941年郭沫若,诗人、戏剧家、历史学家。这位先生近年被人颠覆了个底朝天,但早期的东东还得正视,《女神》至今没有第二部诗集可以将其压倒。又如《星空》和《创造者》两首诗,够得废话诗人们奋起直追,至少两百年内难以超越。
1942年沈从文,小说家。因为马悦然一再强调说瑞典皇家学院一直看好沈从文,那就补发给他吧。其《边城》完全可以满足西方人对东方原始民风民情的神秘和猎奇心态。牧歌情调的东西西方其实并不缺少,他们以为中国缺少。
1943年,茅盾巴金并列,小说家。这一点我修改一下刘再复的观点,我认为巴金的小说比茅盾的小说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家》、《寒夜》这两部作品,一是写旧成都二是写旧重庆,对于想了解旧中国城市风俗和社会结构的人来说,无疑是好作品。当然茅盾的《子夜》对于了解旧时的上海乃至旧时的中国社会也是一部好作品,只不过政治性的图解语言成了这部作品的硬伤,但小说的结构意义还是具有文学价值。名额不够怎么办?并列是个好办法。
那么1914年和1918年怎么安排?那时,我们的现代文学家们还没有出成果呢。干脆一劳永逸,把这两个名额颁发给中国古代的伟大文学家吧,虽然有点荒唐,但既然申请了这七个年份全归咱们中国了,那就理应由我们自己选择了。但是古代杰出的文学家太多了,这简直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我考虑再三,提出三个人物来供大家参考,第一是李白,不用说,他的作品是真正的天才艺术结晶;第二是苏轼,这个人是个全才,诗词文全了得,古人再无其左右之才;第三是曹雪芹,《红楼梦》这部巨著猎取诺贝尔奖金恐怕绰绰有余吧?三个人两个名额,不好办。只好请广大博友来投票定夺了。
以上七个年度的诺贝尔奖颁发给中国杰出大师以后,我相信,至少一百年内可以平息国民的愤怒情绪。
估计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批准我这个建议还是有些难度,我准备带点红包去轮番轰炸各位评审委员,要是他们依旧断然否决我的建议,我的下一个杀手锏是:建议把诺贝尔文学奖颁奖机构迁移到中国来,地点嘛,在北京或者上海都可以。最好是把评委全部换上中国学者和作家。
——易道禅 2006年/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