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去旅行

2025-06-22 17:47:56

        长久地待在熟悉的地方,眼前的很多美景,都会出现审美疲劳,包括很美的花朵,甚至很美的夕阳,有一种熟视无睹的感觉,也有可能会出现思维固化、影响健康等等诸多风险。

  一日,我约朋友驱车去南山赏花,行驶两个多小时,来到一片“传说中的花海”。朋友说:“就这片花,还不及市区公园里的鲜艳呢?”我说:“出来兜风,心情会不一样啊。”

  的确,换一个地方出来走走,那怕没有美景,心情或许也不一样。有人说:“旅行,就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跑到别人活腻的地方。”如果认为这就是旅行的发端,怕是肤浅了许多。

旅行的过程,至少经历了一个从感官体验到精神升华的过程。首先是感官体验的直观感知。看一片海,赏一处花,去一座城,淌一条河,在高山之巅赏日出,大海之滨听浪声……,到没有去过的地方,会产生有一种新鲜的感觉,不仅养眼,而且还能激发人们探究的能力。

  其次是在游玩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人文情感的共鸣。看到黄河,便会想起“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大唐盛世的气象。走进万亩旱田,回想当年的林则徐是不是也站在这里,写下了“不解耘耕不粪田,一经撒种便由天”的豪迈诗句。看到一座塔,便想询问塔的前生今世……在游玩中,不仅学会生活的常识,更是自然而然地串联并巩固着人文知识。

  旅行的终极目标是,提升自己,即提升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内心,提升自己的格局。旅行就是“见天地,知敬畏;见众生,懂怜悯;见自己,明归途”。出游时间久了,就会发现:世界之大,人虽渺小,能困住我们,只有我们自己。

  只有走出去的人,才能理解“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在象牙塔里生活了很久,自以为懂得了书本上的许多知识,就已经很满足了,可第一次户外游玩就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课。那次出发时晴空万里,没多久山里便下起了小雨,雨雾缭绕,似乎我们迷路了,我茫然地不知所措。有一位大哥很快辨别出方向,并选择最安全的道路,我们顺利返回。那一次活动,我认为生存常识和生活常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更为重要。

  脚步不停,世界在眼前徐徐展开。‌‌走的地方多了,经验也就增加了,因此人们喜欢走出家门,开拓视野,见识更多的人和事,适应社会、解决问题能力也随之提高。“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

  长久呆在一个地方,环境已经熟视无睹,也很难激发各种兴趣,过于平淡的日子久了,思维就会麻木。每次遇到工作挫折或心情不爽时,我都会选择一处安全且优美的环境,让内心安静下来,理清思路,才能做出合理的判断。

  工作中的忙碌,成就人生的高度,但忙碌一定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的清闲,才是生活的乐趣,懂得清闲才懂生活真谛,毕竟我们的工作是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

  世界的每页藏有奇遇,章章写满了故事。闲暇之余,不只是在手机里看,更要用脚步去丈量,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生命才会更加精彩。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前一篇: 江布拉提的美 后一篇:吃西瓜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