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自奋蹄
2024-03-11 12:24:59
上个世纪末的那个冬季,传闻学校要合并,领导班子需要重组,对于习惯于讲授中专教学内容的老师们来说,需要提升学历,需要发表论文,需要开展调研等等,各种压力突然降临,大风起兮云飞扬,有的老师调离,有的老师转行,有的老师准备提前退休,一时间人心惶惶。
各种传闻很快尘埃落定,学校真的重组了,几所不同领域的学校,打破了原有校级界限,按学科构建起来,许多不熟悉的同专业的人,重新汇聚在一起,几百人的学校一夜间膨胀为几千人,我也在几处校址里来回奔跑着教学。
在那个冬天,没有头绪的我,恰逢丈夫下基层锻炼,我独自带着孩子,一周十几节课,还担任班主任,本来已经很累了,各种猜测各种传闻,我的心情也如冬季的天气般,冷到冰点。
一冬的茫然随着时间流逝,迎来了新春,经过冬季的磨合和人事变动后,新组建的学校,出台了各种考核机制。几家欢喜几家愁,对于勤勤恳恳、热爱教育的老师来说,管理办法,考核机制如一股春风,温暖着我们这些年轻的老师,因为新机制打破了原有的论资排辈模式,采取“能者上,庸者下,闲者让”,从评职称到干事业,都在为积极向上的老师敞开了一道门。
在那个东风送暖的春天,我与年轻的老师们一道,努力研究教育教学改革,从学历教育到职业教育,从人才培养目标到教学模式,从专注于课堂教学到教学科研并重等等方面,我们边摸索边改革,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副“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冲天豪气。
那时的我,不太懂做科研,就从头开始,我多次请教自己的大学老师,跟着有经验教师做课题。有分量的职业教育课题,一定是与市场与企业紧密相关,于是我利用所有的业务时间,跑调研,与政府部门接洽,与企业专家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从数据中分析市场需要,根据市场制定专业,写出专业设置的可行性报告。
为了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发表,认真研究政策导向,抽空去百里之外听专家报告,一篇文章几易其稿,改了又改,一个字一个字的校对,常常是熬到深夜,然后寻找相应的学报或学术杂志发表,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初见成效。
那时,在课堂教学上,我们也会为教学改革的侧重点,争论的面红耳赤。专业课老师提出专业教育为重,基础课程老师提出厚基础,为此展开讨论,最后达成共识,专业教学与基础教学是引导学生成长的两个轮子,这两个轮子一起转动,方能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林花谢了春红,那个春天的脚步太匆匆,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就到了秋季,一学期在忙碌中过去,春天有多忙,秋季就有多喜悦。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学院也顺利地通过了各种验收、检查考核,硬是把一个个规模相对比较小的中专学校,合并升级为颇具规模的高等职业学院。
从此,我们便搭上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春风,学院不断适应社会发展,调整着专业需求,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学院高起点的发展,准确的定位,也为老师们提供了自我发展的平台,我就是在那个春天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春天模式,事业一路高歌猛进,从一名普通的老师,几经努力后成为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出了一副美丽画卷。
春风送暖自奋蹄
上个世纪末的那个冬季,传闻学校要合并,领导班子需要重组,对于习惯于讲授中专教学内容的老师们来说,需要提升学历,需要发表论文,需要开展调研等等,各种压力突然降临,大风起兮云飞扬,有的老师调离,有的老师转行,有的老师准备提前退休,一时间人心惶惶。
各种传闻很快尘埃落定,学校真的重组了,几所不同领域的学校,打破了原有校级界限,按学科构建起来,许多不熟悉的同专业的人,重新汇聚在一起,几百人的学校一夜间膨胀为几千人,我也在几处校址里来回奔跑着教学。
在那个冬天,没有头绪的我,恰逢丈夫下基层锻炼,我独自带着孩子,一周十几节课,还担任班主任,本来已经很累了,各种猜测各种传闻,我的心情也如冬季的天气般,冷到冰点。
一冬的茫然随着时间流逝,迎来了新春,经过冬季的磨合和人事变动后,新组建的学校,出台了各种考核机制。几家欢喜几家愁,对于勤勤恳恳、热爱教育的老师来说,管理办法,考核机制如一股春风,温暖着我们这些年轻的老师,因为新机制打破了原有的论资排辈模式,采取“能者上,庸者下,闲者让”,从评职称到干事业,都在为积极向上的老师敞开了一道门。
在那个东风送暖的春天,我与年轻的老师们一道,努力研究教育教学改革,从学历教育到职业教育,从人才培养目标到教学模式,从专注于课堂教学到教学科研并重等等方面,我们边摸索边改革,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副“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冲天豪气。
那时的我,不太懂做科研,就从头开始,我多次请教自己的大学老师,跟着有经验教师做课题。有分量的职业教育课题,一定是与市场与企业紧密相关,于是我利用所有的业务时间,跑调研,与政府部门接洽,与企业专家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从数据中分析市场需要,根据市场制定专业,写出专业设置的可行性报告。
为了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发表,认真研究政策导向,抽空去百里之外听专家报告,一篇文章几易其稿,改了又改,一个字一个字的校对,常常是熬到深夜,然后寻找相应的学报或学术杂志发表,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初见成效。
那时,在课堂教学上,我们也会为教学改革的侧重点,争论的面红耳赤。专业课老师提出专业教育为重,基础课程老师提出厚基础,为此展开讨论,最后达成共识,专业教学与基础教学是引导学生成长的两个轮子,这两个轮子一起转动,方能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林花谢了春红,那个春天的脚步太匆匆,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就到了秋季,一学期在忙碌中过去,春天有多忙,秋季就有多喜悦。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学院也顺利地通过了各种验收、检查考核,硬是把一个个规模相对比较小的中专学校,合并升级为颇具规模的高等职业学院。
从此,我们便搭上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春风,学院不断适应社会发展,调整着专业需求,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学院高起点的发展,准确的定位,也为老师们提供了自我发展的平台,我就是在那个春天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春天模式,事业一路高歌猛进,从一名普通的老师,几经努力后成为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出了一副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