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孜克里克石窟
2024-03-11 12:24:01
大年初六,我们驱车去百里之外的火焰山木头沟,那里有一个上千年的石窟群,上次去的时候,各种原因没能参观,这次恰好路过。天气超好,道路平坦,沿途的山体被火烧过一般,呈红色,光秃秃的,寸草不生。惊奇的是,木头沟里有一溪清水,生长着芦苇和树木。
位于新疆吐鲁番市区火焰山峡谷木头沟河西岸的柏孜克里克石窟,也叫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它是新疆古代留存下来的著名佛教遗迹之一,是吐鲁番现存石窟中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是新疆境内较大的佛教石窟寺遗址之一。
“柏孜克里克”在维吾尔语中有“山腰”之意。窟群散布在河谷西岸约一公里范围内的断崖上,分三层修建,现存洞窟83个,其中有壁画的40多个,保存壁画总面积1200平方米。这些石窟最早的开凿于公元4世纪,最晚的到14世纪,这里曾是高昌回鹘王国的王家寺院。
柏孜克里克石窟是高昌石窟中现存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这里曾是高昌地区的佛教中心,回鹘高昌是石窟群最繁华的时期。公元13世纪末,高昌王室东迁甘肃永昌,加之伊斯兰教传入吐鲁番后,石窟随之衰落,在异教冲突中遭到毁坏,壁画人物的眼睛全部被挖掉。
更遗憾的是,在1904年至1913年间,柏孜克里克90%的壁画被英国、德国、俄罗斯和日本4个探险队切割下来,分批运出国去,现收藏于德国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俄国圣彼得堡艾米塔什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印度国立博物馆、韩国国立博物馆。
15日午时,我来到这里时,游客很多,停车场停满了车辆。当我走进石窟,看到劫后残余的壁画内容丰富,颜色鲜艳夺目,依旧感到震撼,真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文化艺术宝库。
唐西州时期,在历经了麴氏高昌王国的发展之后,柏孜克里克名叫“宁戎寺”。目前,保存较好的石窟壁画主要为回鹘高昌王国时期,这一时期的绘画艺术水平相当高,色彩丰富,装饰华丽,技法成熟而完美,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石窟甬道两侧壁高达两米的佛本行经变画。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的洞窟形制主要有中心柱式、长方形纵券顶式、方形穹庐顶中堂带回廊式三种类型,建筑工艺主要有在崖壁内凿出、在崖壁内凿出后加用土坯券砌、完全使用土坯在崖前三种形式。完全使用土坯在崖前券砌最早出现于唐西州时期或稍晚,流行于高昌回鹘时期。遗址中出土斗拱等木结构建筑物构件,碳-14测定结果距今约1500年,表明中原地区的木结构建筑工艺与当地传统的土建工艺,在这里长期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是古代丝绸之路遗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特征,使它在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眼千年,体验历史的震撼,参观石窟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动乱是祸。高昌石窟是世界佛教石窟艺术的四支代表之一,而柏孜克里克石窟是高昌石窟得代表,如此精美的壁画,是人类艺术的瑰宝,被切割被盗走,实在可惜和气愤。许多游客也在感叹,都在说,如果那时国家强大,石窟绝对不会沦落如此地步,团结是福,各民族人民只有团结起来,才能保护我们的文化瑰宝。
柏孜克里克石窟
大年初六,我们驱车去百里之外的火焰山木头沟,那里有一个上千年的石窟群,上次去的时候,各种原因没能参观,这次恰好路过。天气超好,道路平坦,沿途的山体被火烧过一般,呈红色,光秃秃的,寸草不生。惊奇的是,木头沟里有一溪清水,生长着芦苇和树木。
位于新疆吐鲁番市区火焰山峡谷木头沟河西岸的柏孜克里克石窟,也叫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它是新疆古代留存下来的著名佛教遗迹之一,是吐鲁番现存石窟中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是新疆境内较大的佛教石窟寺遗址之一。
“柏孜克里克”在维吾尔语中有“山腰”之意。窟群散布在河谷西岸约一公里范围内的断崖上,分三层修建,现存洞窟83个,其中有壁画的40多个,保存壁画总面积1200平方米。这些石窟最早的开凿于公元4世纪,最晚的到14世纪,这里曾是高昌回鹘王国的王家寺院。
柏孜克里克石窟是高昌石窟中现存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这里曾是高昌地区的佛教中心,回鹘高昌是石窟群最繁华的时期。公元13世纪末,高昌王室东迁甘肃永昌,加之伊斯兰教传入吐鲁番后,石窟随之衰落,在异教冲突中遭到毁坏,壁画人物的眼睛全部被挖掉。
更遗憾的是,在1904年至1913年间,柏孜克里克90%的壁画被英国、德国、俄罗斯和日本4个探险队切割下来,分批运出国去,现收藏于德国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俄国圣彼得堡艾米塔什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印度国立博物馆、韩国国立博物馆。
15日午时,我来到这里时,游客很多,停车场停满了车辆。当我走进石窟,看到劫后残余的壁画内容丰富,颜色鲜艳夺目,依旧感到震撼,真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文化艺术宝库。
唐西州时期,在历经了麴氏高昌王国的发展之后,柏孜克里克名叫“宁戎寺”。目前,保存较好的石窟壁画主要为回鹘高昌王国时期,这一时期的绘画艺术水平相当高,色彩丰富,装饰华丽,技法成熟而完美,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石窟甬道两侧壁高达两米的佛本行经变画。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的洞窟形制主要有中心柱式、长方形纵券顶式、方形穹庐顶中堂带回廊式三种类型,建筑工艺主要有在崖壁内凿出、在崖壁内凿出后加用土坯券砌、完全使用土坯在崖前三种形式。完全使用土坯在崖前券砌最早出现于唐西州时期或稍晚,流行于高昌回鹘时期。遗址中出土斗拱等木结构建筑物构件,碳-14测定结果距今约1500年,表明中原地区的木结构建筑工艺与当地传统的土建工艺,在这里长期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是古代丝绸之路遗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特征,使它在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眼千年,体验历史的震撼,参观石窟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动乱是祸。高昌石窟是世界佛教石窟艺术的四支代表之一,而柏孜克里克石窟是高昌石窟得代表,如此精美的壁画,是人类艺术的瑰宝,被切割被盗走,实在可惜和气愤。许多游客也在感叹,都在说,如果那时国家强大,石窟绝对不会沦落如此地步,团结是福,各民族人民只有团结起来,才能保护我们的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