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队来了知青

2023-04-16 22:13:45
标签: 情感 怀旧

        我是疆二代,家在连队,连队几十户人家二百多人,南北一条路,路的两边是对称分列四排住房,共八排每排八户人家,北边是马圈和麦场,正南是俱乐部,俱乐部八一型建筑,东头是集体食堂,西头是连部办公室,中间是俱乐部,开会,看电影等重大活动都在于此。

  我上小学时,连队陆陆续续来了知青,他们年龄小的十六七岁,大的十八九岁,大部分来自团部和大黄山等地,统一住在距离食堂最近的一排房子的几间宿舍里,那排房子与食堂的空地上,有一个非常简易的篮球场。

  自知青们来到连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欢乐。那时,连队最热闹的地方,就是知青们宿舍门前,年青人爱干净,一下班,门口就有人在洗衣服,门前拉了一根铁丝,专门晾晒衣服。很多女知青会女工活,绣花织袜子,男知青里有个会吹口琴,让我们羡慕不已。也有会拉手风琴的,连队贺新年晚会时,他总是拉手风琴伴奏,一副高大上的模样。

  这些知青的到来,给连队带来的文化气息。他们大部分初中毕业,也有高中毕业的,有些知青特别爱看书,给我们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时我也听不懂,就是跟着小伙伴们凑热闹。我们不会做的题,就拿着书本不耻下问地请教他们,好学者也会不厌其烦地耐心讲解。恢复高考后,有个知青考入大学,一时成为家长说教的话题,也是我们膜拜的偶像。

  后来,改革开放后,知青们陆陆续续走了,当我再见到他们部分人时,他们已过花甲之年。有一年,已退休的父母随我们入城居住,在大街上偶遇当年的一个知青叔叔,相见时不太敢相认,毕竟40多年过去了,当年风华正茂,如今双鬓满头,恍然片刻,双方竟然都认出对方。那时物资贫乏,但我母亲做一手好饭,知青们经常去我家蹭饭。知青叔叔认出我父母亲时,泪流满面,相拥而泣。不几天,他约了当年连队的几个知青来我家看望父母。

  我做好了饭菜,一桌人激动的,一会畅谈知青生活的美好,一会噙泪哭诉知青生活的磨难。我那时年少,只看到知青们的快乐,并不知道他们有多艰苦。知青们从城市进入农村,衣、食、住、行等全部的生活方式改变,生活条件一下子变成艰苦,而且从一个不事劳动、还可能连家务事都不做的读书人,一下子变成天天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农村人,很容易陷入困境。

  席间说到,他们中间有一个16岁的女知青,胆子很小,晚上提着马灯去几里之外的田垄浇水,吓得直哭。每到七月人工收割麦子期间,他们早出晚归,累的腰都直不起来,第二天还得起来干活。挖干渠绝对是一件体力活,很多人手上都磨出血泡……可以说上山下乡是每个知青经历一段艰难岁月,以致终身难忘。

  他们都在感叹时光飞逝,不管生活如何变化,那些年的知青生活是他们心中的一道光,是记忆里不可磨灭的故事,教会他们步入社会,经历磨难才能成功。看着他们说笑,我也被感染了,少时的友情,老来相见,时间就像眼前的一杯清茶,过滤了沉渣,却抹不去回忆,磨难就是一块试金石,越久远越芬芳。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