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老城区的主要街道成为步行者的天堂,可以在这里漫步游览。
今天一早开始下雨,时大时小。我们从住所步行前往维也纳老城参观游览。第一站便是著名的圣斯蒂芬教堂。
在很远的地方便可见圣斯蒂芬大教堂,它可以算是维也纳地标性的建筑了。据说,那137米高的尖塔是继科隆大教堂之后全世界第二高的教堂尖塔。无法想象,由古老狭窄的街道横七竖八围起的一个不大的广场中央,居然能挤下这样一座气势恢宏的庞然大物。
这座始建于公元12世纪的教堂,和欧洲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所有教堂一样,经历了屡遭劫难和几经改建的命运。从刚开始的方殿式罗曼风格到哥特式风格,直至十九世纪,教堂的改建和修缮工作一直在进行着。1683年土耳其人兵临城下,1809年拿破仑大军再次破门而入,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几天的炮火袭击……战火让教堂伤痕累累,善良人们的虔诚和挚爱,又让它重换光彩——1948到1962年,全奥地利的九个联邦州,分别负责修复大教堂的某一个部分。今天的圣斯蒂芬大教堂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是奥地利人民面对战后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局面,精诚团结、同舟共济共度厄难的象征。
广场上正在等待客人的马匹,因为下雨主人为它们穿上了特制的雨衣
天空飘着小雨,却并不妨碍游客的虔诚,昏暗的教堂内人影幢幢,然而大家都很静默。这种静默,在教堂内无限宽广深邃的空间里,越发显得肃穆、庄严。光线透过绘着圣经故事的彩色玻璃窗射进来,为巴洛克的圣坛增添了些许神秘气氛。两排哥特式大理石柱子,把教堂正殿隔成三部分。每一个走进教堂的人,都会为其建筑的浩繁和精美所折服。
从教堂出来我们在老城的街道上闲逛,雨中游老城别有一番滋味
我们今天的第二站是西班牙皇家马术学校THE SPANISH RIDING SCHOOL。沿着霍夫堡皇宫后门的围墙西行数十步,就来到了维也纳著名的西班牙骑术学校。这所学校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1572年。马克西米利昂二世皇帝从这时起开始放养西班牙马匹。马步和舞蹈的表演在文艺复兴时代达到了鼎盛,风行于欧洲各个朝廷。但是,如今能够把这一古老传统保留下来的却只有维也纳了。观看马术训练的门票14欧/人,禁止拍照。
维也纳的皇家西班牙马术学校是世界上唯一一所自文艺复兴以来始终不变地以传统形式练习并演绎古典马术的机构。西班牙骑术学校因最开始时选用的都是西班牙种马而得名;而现在,显示古典马术高超技艺的是白色利皮扎马。这是一种兼有西班牙、那不勒斯和阿拉伯血统的马,早先来自利比亚。它们出生时是浅黑色的,大约长到7岁时才具有这种耀眼的白色。

(此片来自网络)

(此片来自网络)
1735年,卡尔六世责成建造的冬季骑术学校落成了。这座气派非凡的马术表演大厅高17米、宽18米、长55米,四周的围廊由46根柱子支撑。从那时起,这里一直是人们观赏马术精湛表演的地方。
参观完马术训练,无意间走到了马厩附近,隔着大玻璃观看马儿们优越的生活环境。皇家马厩是十六世纪专为马克西米连大公而建造的,这里原本陈列了许多艺术收藏品,后来被改为霍夫堡的马厩。
远远地望见了维也纳市政厅,这座哥特式建筑高达99米
气派非凡的英雄广场,广场上的铜像是19世纪击溃土耳其军队的英雄--欧根亲王。那个半圆型的宫殿就是霍夫堡了。它曾经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居住地,也是奥匈帝国皇帝的居住地。
夕阳下的米歇尔广场
维也纳是美食之都,一定不能错过炸猪排,当然要去Figlmuller。早知道它的热门程度,老店人多的挤不进去,服务生说他家在Bäckerstrasse的分店人少一些,出了小街往右拐步行五分钟,看到有一家店门外排着长龙,仔细看了看标志,就是Figlmuller。没辙排队吧,足足等了20分钟。好不容易轮到我们,找到了座位半天没人搭理。不要指望这里有很热情的服务,那些奥地利大叔们忙得不可开交。我们点了:炸猪排、清炖牛肉、蔬菜沙拉,0.5升啤酒。菜品真是不错,巨大的炸猪排,外面金黄酥脆,里面香嫩爽滑,味道一流。两个人吃到撑的扶墙,O(∩_∩)O哈哈~还是剩了1/3炸猪排,打包带走,明天当早餐。费用41.1欧,吃得非常开心!
酒足饭饱之后,再欣赏一下维也纳的夜景吧
维也纳爱乐协会大楼
背景音乐《蓝色多瑙河》敬请欣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