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古建摄影原创浙江 |
分类: 中华大地 |
我们今天的第一站是泰顺仙居桥,此桥在浙江泰顺县城东7.5公里。是八字木拱桥,跨度34米。始建于明,清康熙十二年重建。桥上建有廊屋。该桥凌空高架,结构精巧。
仙居桥1982年列为泰顺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后列入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作为泰顺廊桥的15座单体之一,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桥有桥屋十八间,80柱单檐。为跨径最大及现桥历史最长的木拱桥。
今天的拍摄重点是胡氏大院,它位于浙江省泰顺县,泰顺的民居建筑很有特色,而胡氏大院是该县保存最完好的单体建筑。
胡氏大院是以三合院为平面布局建筑中的典型。它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93年),道光年间(1833年)重修,历经漫长的历史,现在还有9户人家在这里居住。整个建筑呈“品”字形分布,平面布局为棋盘式,有两个三合院组成,院中间建有两道横墙,犹如棋盘上的“楚河汉界”,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住宅的大门是对称的石制门楼,最令人称奇的是,院中的排水系统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现在还在正常使用。胡氏大院庭院三边有排水槽承接屋檐流淌下来的雨水,内廷的地面为四周低、中间高,所以在雨天时,雨水就可以顺着地势排到水沟,然后顺着水沟流入溪流,非常巧妙。
胡氏大院周边的山水环境非常优美,群山围护,田野开阔,溪流逶迤环绕。胡氏大院坐落的基本方向是坐西(偏南)朝东(偏北)。四面环建石砌高墙,整座大院共有四座门,其中大门一座,小门三座。在房屋四周有水沟相通,是排水的主要渠道。
下堂的南屋
明间的柱头镜、月梁、牛腿、斗拱等构件均有精细的雕刻,内容有龙凤、狮子、花鸟、人物故事等,呈现出浓厚祥和的人文气氛。
一边拍一边看,没注意到屋子里还有一位老人,我惊动了她,也吓了自己一跳。老人肯定是习惯了不速之客的打扰,只是看了一眼后,继续坐在竹椅上,不再过问我的行动。当我离开老屋的时候,老人已经回房休息了,感觉房子再老,只要有人住,就有生气,焕发着色彩。
甬道宽4米,长约17.6米,地面用规整的卵石铺砌。甬道两旁均建墙,为南北屋的院墙。临近上堂的门楼处的山墙则建成猫拱背式,整体高大端凝。院墙全部用卵石砌造,猫拱背山墙下段用卵石砌造,上段用砖砌,顶上铺瓦。
甬道尽端为十一级青石台阶,踏上台阶后即为上堂门楼。上堂与下堂有1.2米左右的高差。上堂门楼主体框架用条石建造,悬鱼雕刻有凤凰等图案,匾额为“日拥祥云”四字。

面水背山,水曾经是滔滔不绝,山曾经是青翠欲滴,胡氏宗祖既然选择了这样上风上水的宝地,必定会有他们的寄托与希望。

胡氏的后人,老先生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房顶上的排水沟


老屋欢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