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沉浸

(2022-06-04 23:08:05)
标签:

细腻

惜别

唐诗

蜂鸟

玻璃杯

分类: 随笔

沉浸



(一)

 

着迷于看我的一位老乡画猫,细细地一笔笔描画猫咪的毛发,捕捉猫冷傲的眼神。清华美院毕业,回乡教授中国画,每天早上起来,把画纸铺开,在画案前一画十几个小时。按她的话说,这是跟世界保持距离。

 

喜欢欣赏如此精细美观的东西。这些精致细腻的物件,如果是可以日常使用的,更加让我喜欢。只供欣赏的艺术品虽然好,但可以日用的更跟人亲近,让人有一种专属的亲热感。例如,在“一条艺术”拍卖网上看到玻璃手杯,一眼就爱了。手工制作,镶银磨砂玻璃杯,不规则的杯型,附着银雕的如意、喜鹊登枝、或者蜂鸟。尤其喜爱蜂鸟的一款,银质小蜂鸟身上有细细的手工捶打的纹路,银色和磨砂玻璃的白很素雅,倒上半杯普洱,金黄色的茶汤映衬,相得益彰。爱不释手。

 

不管是画,还是手杯,从中感受到制作者沉浸式的专注,让人敬重。于是也得非常专注地对待这样的物件。专注的背后是沉静的心境。

 


(二)

 

疫情,也让人被动地沉静下来。

旅行、远足,甚至去周边的郊区小住,都未能成行;单位活动和朋友的聚会也减少了次数,或者缩小了规模。宅家的时间多起来了。

 

静下来的时候,倒也不是闲着。

收拾、打扫、烹饪......都是可以做的;看书、煲剧、游戏......也是我喜爱的。在做日常种种的时候,可以产生很丰富的联想;所以,人非但一点都不闷,反而挺享受。可以关注平日里被忽略掉的细节,可以梳理内心日常匆匆收获的感触和念想。

 

结果之一,自我世界的边界越来越牢固。像一个自我的壳,待在其中,不想打破,不想有不熟悉的人进入。宅家,让这种自我生活的固化更加增强。在这个壳之内,是自己喜欢和熟悉的人与物,因为时间的沉淀,越来越留念这小小的日常,这些已成为了自己的一部分,干净柔软的,让人放松的滴滴点点。反之,在这个壳的外面,是自己懒于交道的,没有兴趣也不想接纳的。

 

倒也没觉得这不好。属于自己的部分,小但是足以安置自我。而跟陌生的人结识、交流、了解太费时间,甚至简直就是冒险——频道不对的话,维持礼貌的应酬很费心神。

 

不能算是对事物失去好奇心。除去工作上的要求以外,有些认识的人来邀请学习某些项目建设,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方面的,都予以委婉辞谢。但对某些狭窄的圈子依然保持喜欢。只选择跟数个脾气相投的女孩子去喝茶或者吃饭,海阔天空聊着经历的事情和对现实的看法,能量可以轻易交换,没有压力,没有彼此的索求,感到轻松。

 

另一个结果是有更多的时间对自己经手的事务更加投入专注和细致。在家里烹饪或者园艺, 都是如此。尽力调配出每天的菜单,采买、洗刷、配料、火候、装碟,都可以十分用心尽力做好。一次次进入不同的制作过程,看到不同努力的效果,心情平静而满足......

小心看顾自己喜爱的花卉。对于其中几盆尤其关照,因为其中蕴含时间的延续性,附着了一些特定的记忆。比如从故乡带回来的栀子、几年前开始收养的蝴蝶兰。也增加了新的品种——几株玫瑰是从网上购回的老根,种在花园才发了新芽,可惜我订购的是白玫瑰,开盲盒似的,开出来红色和粉色的花,减少了几分喜悦。

 

在家务事的程序中,跟妈妈的交流比平日里增多了不少。絮絮叨叨的交换意见。突然发现了自己平日里的疏漏,其实从来未曾给予母亲细心的陪伴。倒是宅家的日子,一起操持琐碎,闲着喝茶,聊起旧时的人与事,从一些记忆的细节里摩挲人一生的命运脉络,也获得了好多平日未曾品咂的感慨。      

 


(三)

 

当然,居家禀闲最为合适的是阅读。

在阅读的时候用别人的情感思想作参照,检点自己的内心,有更多的时间消化阅读的内容,并且默默自省。始终认为,如果没有这样的联系自我,阅读也就没有了意义。

 

看蒋勋先生说唐诗。讲到唐诗的两个面,一方面唐代的诗人是那么纯真无瑕,继承老庄思想里的“天地无私”,诗人们特大气地用宇宙视角去讴歌和描绘自然,剥离了人的喜怒哀乐; 另一方面,唐诗那么美,又将人的感情赋予了一切山水草木,对无情的事情进行了充满感情的解释。看到他解读“愿逐月华流照君”——这样的诗句曾经被很多女子写在自己的照片背后,赠与心上人;于是记起现代诗歌中也有人把思念的主体和客体向调换,写过相似的情怀——只要你心怀明月,我就会坐在窗下。 古往今来,思念,永远是最美的情感。而人将情感附着于景物,景物为人代言,也反过来激发人的情感升华,人与自然的互动,永远是诗人最善于使用的手法。

 

也读止庵先生对离世的母亲的怀念,《惜别》。一个地点、一道菜、一个物件......慢慢写来,都是追忆。作者在母亲去世后,继续一个人住在母亲的屋子里一年,不想那么快失去母亲的气息。设身处地想,一种无奈的痛隐隐在心里发作。是的,每一个人都有一种“不朽”,那就是生命里最率真最纯洁的那些部分,不管肉身存在与否,这些部分能留下来,在亲人和爱人的心里,那是与你有关的、与你们有关的、不会消失的部分。

 

突然就想起,好像是许广平吧,将自己和鲁迅先生每天吃的菜单都留着,这和止庵先生的母亲有点类似,细细写下去了什么地方,吃了什么,遇见什么。由此想到,今天的人们用朋友圈记录下来的生活痕迹,也是很有意义的。

 

 

(四)

 

居家,读着这些,做着日常琐事。心里面想着,希望可以活得细致一点。

首先是拥有心灵的平静,沉浸,专注,才可以有这样的细致。

日子一天天流走,所谓过好当下,就是慢慢品尝时间,时间里的甜和苦,糖和盐。

 

妄想时光永远这样的——茶在茶壶里暖着,花在瓶中微微摇曳,厨房里有母亲煲的汤在瓦罐里轻轻地扑腾,捧在手里的书上每一个字都发出独特的声音。     我,可以恣意沉浸在自我世界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