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热与冰冻之间,一天

标签:
帆船酒店自然环境因素文化玉兰树阿拉伯记事情感杂谈 |
分类: 记事 |
清晨五点多,高昂而悠长的诵经声被清真寺高塔里的喇叭送到这个海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唤醒了朦胧里的你,空白占据了头脑两秒钟,立即清醒,意识到身在何方。
梦境还在脑际,一些无法链接的片段——深圳的花园,小区的小喷泉,玉兰树的香,钢琴的琴声......那么近,又那么远。
近三年的生活与再往前追溯的十年截然不同,坐在岸的一边,隔着三年之河,回望那过去的十年,你发觉自己再也不是原来的自己,再也没有可能回到那十年的生活中去了。即使因偶然的原因,回到过去生活的环境,如此刻的你。
人生似梦。当年不知怎么就被命运卷进了原来跟自己毫无可能相交的生活。不想说自己错。并非不认错。只是认为,人可以诟病自己曾经的选择,但无权彻底否认过去的一段生活。即使是不堪的历程,都是人生的财富,给人成长的养分。何况,日光之河又岂能因人的悔恨而回溯?!
阳光,银白的。沙滩,白得刺眼。空气中涌动着灼热的气浪。一丝云也没有的蓝天上,映着清真寺帐篷似的高顶,伊斯兰妇女飘逸的黑袍,阿拉伯男子宽大的白袍,无时无刻不在注释着某种宗教的庄严神秘。
找自己喜欢的,你在市场上挑选印度的莎莉、巴基斯坦的莎瓦卡米斯和纯白的杜巴塔(一种头巾),前襟和下摆绣着漂亮的玫瑰花,在国内没机会穿,单纯的喜欢,还是买下。带九只金属手镯,叮叮当当愉悦自己。酒店附近有土耳其咖啡店,没有一个本地女顾客,用酒杯一样小的杯子卖咖啡,黑色,气味香郁浓烈,不敢尝试,喝过那样的咖啡,其他的咖啡会完全失去味道!
下午在小店,空调很劲,大理石地面冰凉,让人忘记外边摄氏45度的热浪。桌上铺着奶白色的麻质桌布,同样的麻布隔着大厅两侧的“包间”,有阿拉伯女子在里边小声说话的声音。外间的白种男子点没有酒精的啤酒。你点鲜橙汁,杯子大得如同Jar。学习接受当地人在其中加入盐和香料的古怪气味。也许如此才能保持身体大量流逝的水分、盐和有机成分。相信各地有传统的方法,对应当地的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
傍晚,酒店门廊下,旅游大巴一直开着门,一群日本人在车上,等着被带到沙漠中心,那里有阿拉伯风味的沙漠夜晚,骆驼,烧烤,啤酒,还有冒牌阿拉伯美女的舞蹈表演。
你不去凑那样的热闹。呆在酒店看一会儿HBO, 无聊的爱情剧,看不下去。从包里找出带来的书,祝勇,文化散文,水波熠熠的江南,盛开油菜花的婺源......
夜里被强劲的冷气冻醒。索性上网。博客上有朋友的纸条问候。好友有邮件来——我的柠檬清蒸桂鱼越做越好,等你回来,去花溪划船,敢不敢到马岭漂流?
世界的这边有把什么都烤化掉的阳光,平得一望无际的沙漠,蓝海上的帆船酒店,阿拉伯富翁的豪华游艇。世界的那一边呢,家乡的雨,连绵的山,葱葱郁郁的植被,令人心惊的大峡谷。世界,按照自己的法则,演绎每一段故事,布置每一个场景。
有华丽,也有局促;有繁盛,也有荒芜。生活在哪里都一样。
人的寂寞,走到哪里,也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