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守望卡瓦格博》24:转山路上的那些面孔

(2015-06-10 07:53:00)
标签:

旅游

梅里雪山

香格里拉

西当温泉

转山

《守望卡瓦格博》

转山路上的那些面孔

 

《守望卡瓦格博》24:转山路上的那些面孔

 

       从明永冰川下山回来已经天色见晚,按计划我们在明永村住上一晚,第二天一早出发去西当村,开始梅里内转的另一条经典线路——大名鼎鼎的雨崩、神瀑、笑农登山大本营!

       不过这段路是梅里内转最为辛苦的一条。从路程上来看,由海拔2350米的西当热水塘出发,要翻越上那宗拉垭口(3860米),全程12公里,陡峭的小路在原始森林中蜿蜒而上,期间的好多路段只是沿陡峭的山崖顺势踩出的一段斜坡,歪斜的身子有时无法站稳;从坡度上来看,这段路一直爬坡,几乎没有一点下坡、平路可以让你喘喘气、缓和一下,而且伴随着海拔逐渐升高,你将真正的感受到高原稀薄的氧气中行走的艰难;从时间上来看,无论你是骑马还是徒步上山都需要四个小时以上,所以你必须一早出发,如果出发晚了,天黑前不能爬到雨崩,在原始森林中有难以预料的危险,比如迷路、野兽、低温等等。尤其是秋冬季节,危险最大莫过于诸如突降大雪的天气——据说,有过驴友曾经因黑夜翻不过上那宗拉垭口被冰雪冻死的事故。

       考虑到路途的艰辛,绝大多数去雨崩的“驴子”选择骑马的方式(其实大部分是骡子)翻越垭口。骑马价格从温泉到雨崩225元,到垭口185元。上山的马匹要头晚向西当热水塘客栈老板预定,骡马都在客栈下方的西当村藏民家中,若上午临时要马,要到中午才能起程。你不能挑马,都是抽签决定——把当天各家可供使用的马编号后让客人抽取,这是为了照顾到各方的一种公平性——否则谁也不会选择大胖纸做为骑手了。

       但是骑上了马才知道骑马上山其实是一件很不好玩的事:一来心疼气喘吁吁马儿(毕竟驮着一百来斤的家伙,从未当过剥削阶级,还是很不忍心的!),二来不会骑马的人平地尚且很别扭,骑马上山则更是一种折磨:身子前倾、双手要紧扣马鞍,双腿要紧紧夹住马肚。更何况在这样的冰雪路面,看着马儿一步一滑的,左边就是悬崖,真的担心一个马失前蹄,就玩完了——一身的冷汗竟然不比自己爬山冒的热汗少!所以,行至三分之一的地方,俺忍不住下了马,自己坐自己的11路Bus上吧! 


《守望卡瓦格博》24:转山路上的那些面孔

 

       山路的两侧有着顶天立地的杉树,也夹杂着高山杜鹃树,想必若是在春天过来也是极美的一道风景,还不到垭口的半途,你就可以看到一个客栈不像客栈、饭店不像饭店、杂货店不像杂货店的地方,外面的围墙居然全是由方便面盒整齐堆砌而成,这便是大名鼎鼎的泡面王子饭店。这个休息点是由一个藏族“帅锅”打点,供过往者取暖、打酥油茶,兼卖香烟、火柴、啤酒等杂货,当然卖的最多最好的还是方便面,于是这位帅锅每天主要的任务就是泡面,因而自封为“泡面王子”,以至于饭店原来的本名都给忽略了。泡面留下的方便面盒如此之多,这位帅锅就码放整齐,成了一道网上广为流传的一道风景。

       其实,每一个从热水塘上到垭口的驴友、信徒、当地人甚至马儿都很感谢这样一个歇脚地,爬得千辛万苦的我们在次喝杯热茶或者打壶酥油茶——关键是吃上一碗泡面王子亲手泡的方便面,那无疑是精神和物质文明的双丰收!马儿也可以就此吃吃草、喘喘气,牵马的主人若有精力还会讲几个梅里雪山的神奇故事。


《守望卡瓦格博》24:转山路上的那些面孔

 

       喘息之余,身边走过的既有头发已经霜白的老人、也有父母牵着的极小的孩童;有三三两两结伴而行的驴子、也有特立独行的行者;有来自西藏的藏民、也有来自四川青海甘肃的汉人。尽管他们浑身泥泞,风霜在他们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然而,我并没有在他们脸上看到那种长途旅行之后的疲惫,相反,我看到的是一种兴奋——每个人的脸上都呈现出一种即将开始进行盛大宗教活动的兴奋。

       说实话,我进藏数次,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的藏区也出入过不少次,然而,细细想来几乎没有碰到过富裕的人来转山,来者大都是经济贫困地区的藏民,他们来一次可能要花费自己一两年的积蓄,甚至是一辈子的积蓄。有的一家人转山,一个小拉车便装满了全家的家当;有的婴儿就开始随着父母转山,转完下来,也就长大成为了儿童、少年。

       西藏的魅力也正是在于此:在藏民的意识里,自己不是为今年今世而活着。他们相信在特定的时候转特定的神山,死了之后会升天。宗教是他们最重要的事情,越落后的地区越是有着深厚的信仰。他们中间也许有很多人来转山却回不去了,有的就死在转山路上,但那些虔诚的信徒认为死在朝圣路上也是幸福的事情。

       这些东西,作为“异教徒”的我们是无法理解的,作为城市楼群里的现代人也是无法感知的,也许,只有来到这样的地方,来找到这样极端恶劣却又极端美丽的雪山下,也许他给你的那种感觉上的震撼、给你那种心灵上的慰寄,会让你幡然梦醒或是若有所思,进而肃然起敬。


《守望卡瓦格博》24:转山路上的那些面孔

 

       当然,转山途中你也会遇到一些极好的风景——除自然风光外的“风景”——如同我们的助手,颜值绝不输于贝克汉姆、卡纳瓦罗的边马兄弟。他不仅仅是一个“帅锅”,而且还是梅里雪山保护区管理局的一名员工,讲起梅里故事来如数家珍。有他一路同行,怪不得队里的姐姐妹妹甚至阿姨们都没有掉队的。。。。


《守望卡瓦格博》24:转山路上的那些面孔

 

      但是,即使再算帅的“帅锅”再美的美女也不能当饭吃,更不能替代我们沉重万分的双腿以及因喘息而要爆裂的肺泡,就在你快要失去信心、一头砸下,再也不愿前行的时候,一条裹满经幡的通道展现在你的眼前,随之而来的是迎面扑来的猎猎寒风带着雪粒的清新和芬芳——有经验的我们都知道,上那宗拉垭口到了。


《守望卡瓦格博》24:转山路上的那些面孔

 

       上那宗拉垭口,是从西当出发进入雨崩徒步线路的最高点,也是必经之路,翻过这个垭口,就是一路下坡直通雨崩村。这也是马队的终点,在这里,你就要自己背负行李下山了。

       就像经典摄影教程里教授的那样:逢桥必上、桥上必有好风景——高山之间的每一个垭口更是一道绝美的图画;

       就像医学心理论断里推断的那样:人在极限的体力消耗后,情绪的波动往往能够达到最高值——没错,登上垭口的第一眼的确让我热泪盈眶;

       就像无数鸡汤、励志故事里的老生常谈那样:物极必反,苦尽甘来——经历过那么艰辛的跋涉,肯定能够见到这样或那样的壮观。。。。。

       但是,上述种种的因果,都不足以表达出当你翻过上那宗拉垭口,第一眼看见面茨姆的感觉!

 


《守望卡瓦格博》24:转山路上的那些面孔

       见过面茨姆不敢说无数次、不敢说烂熟于心,至少也属于那种刻骨铭心的记忆;

       见过面茨姆不敢说在任何角度、任何方位,但,至少也在公认的、最好的几个位置尝试过了;

       见过面茨姆不敢说在所有的时间里,但,也曾经在最好的黎明、最壮观的日照金山、最宁静的星空里留下她的倩影.........

       但是,在这里,上那宗拉垭口,确是我见过的、最气势逼人的面茨姆!

       尽管已经中午,光线早已僵硬;

       尽管还是背光,阴影遮盖了山体;

       尽管云腾雾绕,时有遮拦.......

       但是,在这一刹那,我就知道,我已经被她击溃。

       感谢同行的范哥把这一瞬间记录下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