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迦巴瓦》
林芝赛江南?
1830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但凡文艺一点的青中老年童鞋们、或者背过一点唐诗宋词的弱冠少年,估计都会记得白老先生的这首“忆江南”。
我虽非江南弟子,不过好歹也在中南生活过数十年;虽然不比乾隆爷下江南的风光,好歹也先后去过江南N次,只是,诗中所描述的境界却一直无缘得见。
的确,这些年更是跑过江浙沪无数次,苏杭美景更多地被拥挤的人流所替代,田园的风光变成了数不清的楼群,绿如蓝的小河淌着的是爆发的蓝藻、飘散的是刺鼻的化工味道。。。。
即便也陆续到过婺源、苏州七里三塘、扬州的瘦西湖、杭州的西溪湿地,更不用说西子湖畔、乌镇周庄、上海外滩,有的的确很美,但再美也只是景点的精致、也是小家碧玉的微缩、再不就是人工痕迹太拙,一转身、一出门更是喧闹繁华拥挤。。。。
所以,脑海里一直就没有“江南”这样的概念----是怎样一幅景致,竟惹得白老先生“忆”得不行?!

应该是一个极会“承前启后”的家伙,既看到了远古时期江南的美景,又偶尔来到林芝这样的圣地,一时间觉得黔驴技穷,书到用时方恨少,咋形容林芝的美丽-----那就“赛”江南吧!
于是,我们有了一个大致的参照物,噢,林芝、就是原来江南的样子呀?!
其实,我不太喜欢这样的比拟,因为它比喻得相当不靠谱:例如“塞北江南”的宁夏灌区,那样的大气之美、沙漠和湖泊的融合之奇,无需用塞北“江南”这样的形容词来抬高他的身份;林芝这样高海拔的雄伟壮丽、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气吞山河、南迦巴瓦加拉白垒的傲视群雄,这何必用“江南”来做衬托和类比呢?
呵呵,也许白老先生诗中的“江南”就象侏罗纪时期消失的恐龙,只能成为我们想象中的一道美好,而此时此刻的“江南”不再是一个地域名词,而成为了一个永远离开我们的、一道表示“完美”的形容词!
希望,“林芝”永远不要成为这样的形容词!
连载:《南迦巴瓦》
《南迦巴瓦》01:身体在地狱、心灵在地狱
《南迦巴瓦》02:前言
《南迦巴瓦》03:一条擦着雪山飞的航线
《南迦巴瓦》04:粮草先行
《南迦巴瓦》05:临之林芝
《南迦巴瓦》06:初探雅鲁藏布江
《南迦巴瓦》07:最难看见的山峰
《南迦巴瓦》08:那些山。。。
《南迦巴瓦》09:不期而遇
《南迦巴瓦》10:派镇
《南迦巴瓦》11:日出吞白
《南迦巴瓦》12:清晨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南迦巴瓦》13:吞白村古茹寺
《南迦巴瓦》14:星空南迦巴瓦
《南迦巴瓦》15:凝望
《南迦巴瓦》16:一种生命叫色彩
《南迦巴瓦》17:“经典”的景区线路
《南迦巴瓦》18:仁者爱山
《南迦巴瓦》19:金龙献瑞
《南迦巴瓦》20:兄弟客栈
《南迦巴瓦》21:最适合看南迦巴瓦的村落
《南迦巴瓦》22:中国最美的山峰
《南迦巴瓦》23:加拉白垒
《南迦巴瓦》24:中国最顶级的徒步路线墨脱
《南迦巴瓦》25:当学院派遇见野战排
《南迦巴瓦》26:看南迦巴瓦的最佳旅馆
《南迦巴瓦》27:窥斑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南迦巴瓦》28:吃在路上
《南迦巴瓦》29:鬼头
《南迦巴瓦》30:金毛龙龙
《南迦巴瓦》31:南迦巴瓦的传说
《南迦巴瓦》32:神奇的经幡
《南迦巴瓦》33:达林村
《南迦巴瓦》34:疑惑
《南迦巴瓦》35:热爱是一种状态
《南迦巴瓦》36:加拉村
《南迦巴瓦》37:游客中心
《南迦巴瓦》38:峡谷的秋色
《南迦巴瓦》39:云端雪峰
《南迦巴瓦》40:旅行的意义
《南迦巴瓦》41:尼洋湿地
《南迦巴瓦》42:送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