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诗痴王宜振
诗痴王宜振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991
  • 关注人气:6,61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张蓉的儿童诗

(2012-08-13 17:17:58)
标签:

育儿

分类: 最新消息

双重目光的注视——读张蓉的儿童诗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08月10日07:50 王宜振

  2010年12月,我在友人的劝说下,办起了自己的博客。博客一办起来,张蓉就常来浏览,并常常为博文点评。后来,在网上聊天,才知张蓉是一位小学教师,酷爱儿童诗。接着,她寄来一些儿童诗,说是准备出一本书,并恳切要求要我对她的儿童诗进行指点。她像一位卑躬卑谦的小学生,祈求她的老师。每每这个时候,我便不好推辞。读她发来的儿童诗,未料一读起来,就不忍放手。读着读着,我完全进入了她创造的诗境。我记得有一首《太阳和种子》,张蓉这样写道:

  太阳的胡茬/弄得种子好痒好痒//痒得种子笑个不停/只好举起手来/乖乖地  从地里钻出来//种子调皮的手/最爱挠太阳的脚丫/痒得太阳笑出了眼泪/痒得太阳在地里打滚//太阳  滚动着春色/滚动着种子的快乐/直到她笑弯了腰/太阳才扯着金黄的丝线/钻进了云层

  写太阳和种子的诗,我见过不少。像这首睿智幽默、童趣横生的小诗,却十分难得。这里的太阳也好,种子也好,完全是两个一起嬉闹的顽皮孩子。作者超乎常人的想象力,给我们创造了一个瑰丽的童话世界,让我们在这个童话世界里遨游,获得一种赏心悦目的审美感受。我惊叹写儿童诗不久的张蓉,有着惊人的写诗才华。

  我又读了她不少诗作,几乎每一首都吸引着我。其中有一首《月亮婆婆摘瓜瓜》:

  月亮婆婆/笑呵呵地/走来了//天上的星星/是她地里/长出来的瓜儿//拍拍这个/敲敲那个/哪个瓜瓜最甜呢?//挑了一个晚上/月亮婆婆  眼都挑花了/最后摘了一个太阳/送给了山里娃娃

  诗人艾青曾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诗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象。”张蓉把天空想象成一个瓜园,星星就是满地的瓜儿。月亮婆婆是一个好心的婆婆,她喜欢山里的娃娃,一定要挑一个最大最甜的瓜儿,送给山里的娃娃。挑呀,挑呀,一直挑到天明,才挑了一个最大最甜的瓜儿——太阳。作者敏于观察,把观察来的东西加以想象。有了想象,才将自己的感受幻化出更加动人的形象。月亮婆婆正是作者创造出的这种形象,有血有肉,感人至深。

  张蓉的另一首《我和太阳》,也别有一番情趣。

  阳光  偷偷地/从窗口爬了进来/掏出一串串清脆脆的鸟鸣//捧一掬露珠/洗着我那鲜嫩的笑声/抓一把花香/抹着我那羞涩的憧憬/两只蝴蝶/以为我是最美丽的花朵/在我身边飞来  飞去……//阳光帮我挠痒/左边  右边/往上点  往下点/不  不……还是在中间/阳光的小手儿/挠得我的每一根骨头/笑嘻嘻地在拔节——

  这首写“我”的诗,伙伴并不是现实中的小伙伴,而是一个特殊的小伙伴——太阳。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太阳这个小伙伴的天真、活泼,顽皮和恶作剧。这是作者对儿童心灵世界的探寻、发掘与再现,呈现出高度诗意化和浪漫主义的特征。这个色彩缤纷、充满梦幻色彩的童心世界,给孩子们开辟了一个大跨度的、自由想象和驰骋的广阔空间。作者向读者展示的不仅仅是一种童心童趣,而是一种从儿童心灵挖掘出的独特风采与魅力。

  一个诗人的创作,显然不是看他写了多少行,而是看他创作了多少只属于他而别人却无法模仿的语句。所以,我要说个性和独创,是一个诗人的灵魂。张蓉初学写诗不久,却深谙这一点。从一些诗里可以看出张蓉对这种独创语句的追求。一副春联,张蓉却生发出一家人的亲情与和谐。那便是右联是爸爸,左联是妈妈,横批是我。这一构思,不禁使人拍案称绝。她的另一首《妈妈给太阳洗澡》:

  太阳宝宝/痒得忍不住了/天上的星星/是他发出来的咯咯的笑

  星星和笑,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事物,这里通过词语的组合,把它们连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新的语言奇观,孙绍振又称之为远取譬的表现手法。孩子的练习簿,在张蓉的笔下:

  一横  一竖/歪歪斜斜  摇着尾巴/像群可爱的小蝌蚪/在小河里玩耍

  把练习簿喻为小河,字喻为小蝌蚪,这同样是远取譬的想象。这种想象的精妙之处,在于给人一种语句的陌生化的感觉,给人带来一种在状摹儿童心灵世界时表现出从未有过的张力与盎然的诗意。她的另一首诗,写的是勺和锅。勺和锅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要写出诗意却不大容易,但张蓉却妙手拈来,只写勺和锅这对夫妻的吵和闹,便吵出一盘香喷喷的生活,闹出一盘色彩斑斓的阳光。

  雨果说:“诗人的两只眼睛,一只注视着人类,另一只注视着大自然,前一只眼睛叫观察,后一只眼睛叫想象。”张蓉的诗歌灵感,正是来自这种双重目光的注视。她的眼睛注视着生活,注视着孩子。张蓉说:“我喜欢孩子们,孩子们也喜欢我,我喜欢他们的天真活泼,聪明可爱;他们喜欢我有一颗淳朴的童心。”正因为她喜欢孩子,一有适当的契机,她就可以全身心地复归到儿童时代,从整体上把握儿童特征,从而变成一个更为真实的孩子。我曾问张蓉,是什么使你张开想象的翅膀?张蓉回答:是一颗对孩子的爱心。正是这样一颗爱心,是她灵感产生的源泉,是她想象的催化剂,是她幻想张开的两翼。她写孩子的生活,写对孩子心灵的探索和发现;她写大自然,也把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写成孩子,展现了一个至纯至美的童话世界。被称作“浪漫主义梦想家”的诗人诺瓦利斯曾经指出:“把普遍的东西赋予更高的意义,使世俗的东西披上神秘的外衣,使熟悉的东西恢复未知的尊严,使有限的东西重归无限,这就是浪漫化。”张蓉的诗歌在思维主线上的变幻组合,产生了富有浪漫色彩的诗情画意,使普普通通的文字在新的语言情境构成中焕发出异样的光彩。

 

原载《文艺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