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心作文大讲堂之五:写好作文与深度阅读

(2011-11-11 16:27:22)
标签:

育儿

分类: 开心作文大讲堂

写好作文与深度阅读

                                                          王宜振

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快乐

我常听有些同学说,反正我长大了不当作家,写好写不好作文无关紧要。可我要问,难道写作文仅仅是为了将来当作家吗?我以为,同学们长大了,不论从文、从理、从工、从商还是从政,都离不开写作。写作是人生的一个基本能力。我国历史上许多官员,都写得一手好文章,许多文章已经成为传世之作。西方许多自然科学家,他们的科学著作,也可以看作是文学。所以,我要说,无论你将来从事何种职业,都要学习写作。在中小学阶段,写作就是写好作文。

要写好作文,自然离不开阅读。一个同学的作文写得好,总是与他的阅读成正比。阅读面越广,获得的知识也就越丰富,说理和叙事能力也就越强。写起作文来,自然会得心应手。

正当我们要倡导阅读的时候,却发现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失去了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电视、网络、图片、卡通的出现,使我们完全进入了一个“读图时代”。眼花缭乱的画面,令同学们感到愉悦和轻松,再不用去动什么脑筋,就可以获得视角上的极大享受。作为文字的书籍,跟这种声、光、色的媒介相比,已完全处于劣势。人们不禁惊呼:大人们正在远离文字阅读,同学们同文字阅读的疏离更是日甚一日。

为了适应读图时代的需要,一些出版社和儿童文学作家,追求商业利润,从事商业化写作和类型化写作。不少人主张,儿童文学应该是一种快乐的文学。他们认为,所有让儿童看的东西,都应该是快乐的。这种“娱乐至上”的观点,炮制出的是一种“快餐文化”,使我们的阅读变成一种“浅阅读”和“伪阅读”。原来的那种“反复咀嚼、涵咏品味”的阅读日渐丧失。不少有志之士呼吁:我们不能一味沉湎于图画世界,我们要引领我们的孩子,回归到文字世界。这个世界曾帮助我们深刻思索,生发了无数伟大的思想;这个世界曾创造了文学的殿堂,给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情感的慰藉和心灵的陶冶;这个世界曾给予我们这个民族崇高的精神和积淀了它的人文素质……更多的人呼吁,要为这群成长的孩子负责,光给他们喂下去可口可乐和雪碧是不够的,还要给他们维生素和蛋白质,给他们浓缩的营养。营养中的精华,这就是有深度的阅读,有质量的阅读,有品位的阅读。

 

要提倡经典阅读

我们说,我们要回到文字阅读中来。可文字世界也是光怪陆离,我们在这样一个世界里,究竟选择什么书来读?我以为,在帮助孩子选择书目上,专家、老师和家长要介入,不能缺席。我以为,在琳琅满目的书籍中,有两类书值得关注:一类是“流行书”,一类是“经典书”。流行书最抢同学们的眼球,常常是书店排行榜的座上客,但这种书像过眼烟云,瞬间即失。而经典则不同,经典是经过一代代人反复阅读,长期积淀的文化精华。如果说流行书只能让同学们快乐一时的话,则经典书却能让同学们受益终生。

说到这里,有些同学会问,经典作品艰深难读,其内容也远离我们的现实,面对“快餐文化”的巨大诱惑,经典很难跟同学们亲近。我要说,阅读经典,老师和家长要做好引导工作,对同学们的“无知性远离”,不可听之任之。要使我们的同学认识到经典的权威性和深刻性,认识到经典的崇高与神圣,认识到它是全人类共有的财富,它在人类文化史上的至高无上的地位。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正是因为它有普世的价值。它关乎人的教育,关乎同学们未来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应对未来的变化。我们说,经典可以使我们获得宁静的感悟和睿智的思考,使同学们明辨是非,甄别善恶,区分正义和非正义,从有用之中去发现高贵与美。也许有的同学会说,读当代人的作品不是更易于接受吗?可我要说,即使是当代比较优秀的作品,也不能同经典同日而语。至少可以说,这些作品没有经过悠悠岁月的过滤和沉淀,没有经过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它更缺少经典作品宏大的历史背景做支撑。当然,当代优秀的作品也可以读,但它决不能替代经典作品。

随着时代的变化,经典作品的消费也会出现复杂的变化。一是影像化;二是大众化;三是商业化;四是浅俗化。这就使经典作品失去了本真。所以,我主张同学们要阅读原汁原味的经典作品。只有阅读原著,才能获得最大的受益。

 

要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和发现

我们说,经典作品是千百年民族文化智慧反复凝练,提纯出的结晶,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安徒生童话,就是这样的作品。一些经典名作,初读很难发现作品中的深层含义,要多次去读,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受益。譬如《皇帝的新装》,初读,也许觉得皇帝在盛大的游行庆典中不穿衣服,是件很滑稽、很愚蠢、很好笑的事情。但我们通过一次次复读,会设身处地提出一个问题,假若我们也是其中一员,我们会不会跟那个愚蠢的皇帝、那个城市的百姓一样盲从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一点也不会比其中的任何一个角色来得高明。这篇童话的震撼力在于它使我们每个人都参与其中,使我们每个人都从这个滑稽可笑的皇帝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这就是这篇童话带给人们的思考,它体现的是一种思想的深刻。

日本著名的童话作家叫佐野洋子,她写了一篇很有名的童话叫《活了一百万次的猫》。这篇童话影响很大,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同学们初读,一定会觉得这篇童话很有趣,一只虎斑猫生了死、死了生,竟高达一百万次。可同学们并不能理解这生生死死中隐寓的深层含义。只有你们长大了,才会突然发现,这并不是写给孩子的一篇童话。它的主题写的是爱情,是写一只猫寻找真爱的故事。在一百万次的生生死死的时间里,猫先后和国王、水手、魔术师、小偷、老太太、小女孩等一百万个人相处,可以说,猫和世界上所有类型的人都打过交道了,无论是富贵还是贫穷,野蛮还是儒雅,孤独还是喧闹,猫都经历过了,但它始终没有找到真正的爱,而它也不曾给予人真正的爱。最后,它找到了一只白猫,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真心所爱,也找到了自己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最后,白猫死去了,它也死去了,再也没有活转过来。这篇真正写给大人的童话,曾使许多人受到感动,甚至痛哭流涕。这是一本跨越世代的书,是一部读一百万次也不会厌倦的名作。从这个小童话身上,足见经典带给我们恒久的魅力。

我么再看看日本著名童话作家新美南吉的《去年的树》:

一棵树和一只小鸟是好朋友。小鸟天天在那棵树的枝头上唱歌,树从早到晚听着小鸟歌唱。

可是寒冷的冬天快要到了,小鸟不得不给树分手了。

树说:

“再见了,请你明年再来跟我唱歌吧。”

“好吧,你要等着我啊!”

说完,小鸟就朝南方飞去了。

春天又来了。原野上和森林里的雪融化了。小鸟又回到了好朋友——去年的树那里。

咦?怎么回事?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还留在那里。

小鸟问树根:

“立在这里的那棵树,到哪里去了?”

树根说:

“被伐木人用斧头砍倒,运到山谷里去了。”

小鸟朝山谷里飞去。

山谷里有一座很大的工厂,传来了“沙沙”的锯木头的声音。

小鸟落在工厂的大门上,问:

“大门,大门,你知道我的好朋友树在哪里吗?”

大门回答说:

“你是问树吗?树已经在工厂里被锯成细条条,做成火柴,又被卖到远处的村子里去了。”

小鸟又朝村子里飞去。

煤油灯旁边,有一个小姑娘。于是,小鸟问:

“小姑娘,你知道火柴在哪里吗?”

小姑娘回答说:“火柴已经烧完了。不过,火柴点燃的火苗,还在这盏煤油灯里亮着呢!”

小鸟一动不动地盯着火苗,然后,为火苗唱起了去年的歌。火苗轻轻地摇晃着,好像很开心的样子。

唱完了歌,小鸟又一动不动地看着火苗,后来就不知飞到哪里去了。

这篇小童话,也只有几百字,可我每读一次,都受到不同的感动,都有不同的感受和发现。一只忠诚于友谊的小鸟,在寻找一棵变成木材、变成火柴、变成火苗的树,其中有对友谊的留恋和珍惜,有对朋友的惦念和寻找,有对承诺的兑现和感恩,每一个细节都历历在目,温馨动人。最可贵的是故事流露出的一丝淡淡的忧伤,使我们永远挥之不去。这其实是作家表达的一种美,一种高贵的格调,蕴含着一种难以名状的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

 

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我以为,同学们要写好作文,首要的一条就是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我们要靠什么提高文学素养呢?要靠阅读,即大量地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我国古代大文学家韩愈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韩愈告诉我们,要多读,只有多读才能提高我们的欣赏水平和写作能力。

近几年,我国也开始重视阅读。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我以为,这个要求并不高。如果每本书20万字,也只有20本书。这一标准同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我以为,阅读量仅仅是一个方面,关键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阅读质量,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提高阅读能力,还体现在要培养阅读的个性。读书要忌媚俗,要忌雷同,不仅要读别人读过的书,还要读别人未读过的书。只有这样,才能获取别人得不到的知识,得到跟别人不一样的另样感受。这就像大家都走同一条路,看到的是同样的风景;如果走不一样的路,则能看到不同的风景。不但读书要展示个性,对书的评判和理解也要展示个性,要有自己的见解,不受专家、权威的左右。读书是一种积累,积累多了,就形成一种财富。

提高阅读能力,还体现在提高同学们的人文素养和文学素养。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充满对自然、社会、人生、自我、人类的关爱和思考,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它会使同学们从中获得情感的慰藉和心灵的滋养;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语言优美,讲究语法和语言修辞,而且还十分注重篇章结构的技巧和艺术,并不断追求创新。经常阅读这样的作品,不仅能帮助同学们积累丰富的语汇,形成流畅的语感,把握贯通的文气,还能帮助同学们提升文学的素养,为写好作文奠定基础。

我们说,阅读和写作是两兄弟。有人甚至戏称为“阅读是写作的哥哥”。让我们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一步步地迈进写作的殿堂。

                                          写于2011年11月10日于西安小南门团省委家属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