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诗歌长出飞翔的翅膀

(2011-10-01 10:47:43)
标签:

育儿

《中国儿童文学》秋季号:

让诗歌长出飞翔的翅膀

                                                      王宜振

    一首好的诗歌,如何抵达更多人的心灵,这是所有写诗的人都应该关注和考虑的问题。

诗歌的传播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文字的。那就是写在书面上的诗歌,供读者品味和阅读。也可以说,这是诉诸于视角的诗,通过视觉进行传播。另一种形式就是可以朗诵的。这种诗依靠听觉进行传播。让语言附着于悦耳的歌喉,用抑扬顿挫传达出诗的神韵,这就是朗诵诗。朗诵诗往往还会有现代音响的配合,舞台美术的装扮,使诗歌完全从文字状态进入一种语音状态,使诗歌变得更真实、更鲜活、更生动,直至成为有血有肉的艺术生命,有声有色的文学精灵。这样的诗歌,自然像一只鸟儿长出了飞翔的翅膀,更易于直抵听者的肺腑,叩响听者的心灵,使无数听众与诗歌结缘。

    那么,可以朗诵的诗,又有什么特点呢?我个人以为,朗诵诗应该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其一是具有诗的特点,也就是说它必须是诗,而且是好诗。既然是诗又是好诗,那么它必须构思新颖,意境深远,引发读者联想,拨动读者心弦。那些直白浅露、一览无余的诗,自然难以入列。其二必须是儿童诗,具有儿童诗的特点。儿童往往受年龄、阅历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的理解能力总是有限,要写出他们欢迎的诗,就要充分考虑他们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切忌成人化和装小卖小,要准确地把握儿童的特点,这就要熟悉儿童的生活,真正从儿童生活中提炼出受儿童喜爱的诗句来。其三便是儿童诗的朗诵特点。也就是说,它必须是可以朗诵的诗。可以朗诵的诗又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不妨用八个字来概括:上口、入耳、合情、生趣。何谓“上口”呢?上口即为顺口,顺口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一是句子之顺,一是结构之顺。句子之顺自然包括词语搭配、结构关联、表情达意都要顺畅;结构之顺则包括叙事脉络和叙事形式,要做到脉络清晰,叙事线条要单一。只有这样,朗诵者才能恰到好处地发挥和表达。再是“入耳”,朗诵诗是一种听觉的艺术,入耳显得十分重要。现代诗往往不主张合辙、押韵,但朗诵诗我主张要讲究押韵,要有韵律感,要富有音乐美。如果一韵到底,自然是上品;如不能一韵到底,也要大致押韵;即使难以大致押韵,也要节奏感强烈;一首诗一旦上升为语音形态,就同“人们”的存在结合起来,同朗诵者现场的环境统一起来,形成诵者和听者之间的心灵应和,情感共鸣。这就自然要求朗诵诗语言不能艰涩,寓意自然不能婉曲深奥,要使听者一听即明白;其次是朗诵诗的意象切忌虚空,切忌主旨隐晦;因为朗诵诗是语音的艺术,听者往往一句接一句地听下去,来不及思索和回味,如果意象虚空,会造成听者的费解和不知所云。那么,是不是朗诵诗就可以直白呢?我们说,朗诵诗写不好很容易直白,再加上朗诵诗有很强的叙事成分,更容易流入直白。我以为好的朗诵诗不应是直白的诗,而应该是完全艺术化的诗。再是“合情”。朗诵诗是以诗为媒、服务听者的艺术,自然要抒真情,以真情打动人心,以真情感动人的灵魂。一切文学艺术都是主情的,诗歌更是如此。朗诵诗更是句句达情,情之所至,听者句句入心。最后则是“生趣”。朗诵诗要达到什么效果呢?好的朗诵诗应该是入耳入心,让人过耳难忘。这就要生出诗趣来。好的诗应该和谐,富有谐趣;好的诗更应该蕴含哲理,富有理趣。做到了这八个字,就像一只鸟儿生出了翅膀,便可以翱翔蓝天,自由飞翔了!所以,我要说诗歌一旦变成语音的形式,与音乐结缘,与舞台结缘,便可以生出翅翼,真正地飞起来。

    为了推动诗歌的广泛传播,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拟委托我来编选一本校园朗诵诗。我以为这是该社高瞻远瞩的明智之举。孩子们在成长阶段,不仅需要好的抒情诗,更需要意境清新、节奏明快、韵律优美、过耳难忘的朗诵诗。这不仅对儿童个体生命的终身发展十分重要,而且对民族精神的全面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儿童朗诵诗诗人,创作了大量的优秀的儿童朗诵诗精品。老诗人尹世霖,是北京市二中的教师,他长期生活在孩子中间,终生为孩子们创作朗诵诗,写下了大量的儿童朗诵诗精品。金波、高洪波、雷抒雁、樊发稼、朱效文、金本、蒲华清、李少白、王俊康、谭旭东、关登瀛、吴珹等一大批优秀的儿童诗人,也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朗诵诗名篇。经过几个月的阅读和筛选,终于编定了这本校园朗诵诗。我想,这本朗诵诗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时代性。如何在一本选集中体现时代性,这是我在选前首先思考的一个问题。我力求入选的作品,都富有时代的气息。我以为,只有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才能使听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才能震撼听者的心灵。有些作品,在当时曾经反响强烈,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淡出了它的光芒,在今天再拿来朗诵,效果就不一定理想。这样的作品,一般未再入选。

    二、经典性。一本供小学生朗诵的校园诗歌,一定在编选中体现经典性。只有经典的作品,才能久诵不衰。如高洪波的《关于祖国》、金波的《绿叶的交响》、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雷抒雁的《中国的声音》、樊发稼的《早晨,通往学校的路》、屈直的《祖国万岁》、柯原的《中华,中华》、邵燕祥的《清明雨》、石祥的《雷锋之路》、尹世霖的《四季》、李少白的《中华少年》、王怀让的《我的青春》、朱效文的《祖国》等一系列作品,都是经过时代考验、为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巨大艺术魅力的经典之作,朗诵这些经典,不仅可以给人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陶冶,同时也可以通过优美的朗诵,通过艺术的声音塑造一个生动、形象、丰富的世界,不仅有利于引导孩子步入有声的艺术殿堂,也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这实在是一举两得的大好事。

    三、实用性。这本校园朗诵诗,还体现了很强的实用性。小学中高年级,少先队活动丰富多彩。他们要举行各种形式的队会、班会、营火晚会,这都需要内容不同的朗诵诗。他们要举行升旗仪式、庆祝一些重大的节日,这也需要适合升旗和节日的朗诵诗。这次编选,充分考虑到孩子们活动的需要,考虑到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也想为孩子们提供一个精美的校园活动的实用诵本。由于篇幅有限,孩子们的有些活动可能难以顾及,这就要提倡孩子们为自己的活动创作更多更好的朗诵诗,以用来丰富这个诵本。

    四、音乐性。这本校园朗诵诗,还体现了很强的音乐性。音乐性是朗诵诗和其它诗歌的根本区别。它的语言既是精炼的,又是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我以为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是朗诵诗的共同特点。诗歌朗诵的基本要求就是要读出情感、读出形象、读出节奏和把握基调,编选朗诵诗,当然也要从这些因素考虑。在编选中,我还高度重视朗诵诗的合辙押韵,许多不押韵或基本不押韵的诗均未入选,这就体现了这个选本所入选的诗有很强的音乐性。孩子们朗诵起来,会有一种音乐美的感觉。

    五、舞台性。朗诵诗不仅是一种语音艺术,同时也是一种舞台艺术。今天,孩子们的朗诵活动,往往不仅是语音的表达,还常常伴有面部表情、手势和身体动作。这三者往往会综合运用,又称为体态语言。体态语言要适度、自然,协调、优美。有的朗诵活动,还常常配有音乐和舞蹈,这就使朗诵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在编选中,我不仅考虑朗诵诗的艺术质量,还要考虑它适合什么样的体态语言和舞台效果。当然,作为语音和舞台艺术的朗诵诗,我期待在开展朗诵活动时,还应得到语文老师和朗诵专家的专门指导,这样才能使朗诵诗真正起到交流性、感染性和鼓动性的独特效果。

    我相信,这本校园朗诵诗一定会受到少年朋友的欢迎,成为少年朋友的良师益友。

 

                              写于2011年2月12日于西安

发表于2011年《中国儿童文学》秋季号

 

                                     (本文是作者为湖北少儿社出版的《校园朗诵诗》写的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