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磨小的母亲
(2010-12-10 11:14:01)
标签:
文化 |
分类: 经典诗歌 |
《岁月磨小的母亲》赏析
由于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世界上写母亲的诗也就太多了!可这首只有11行的小诗,虽然也是写母亲的,但却与以往写母亲的诗不同。诗人没有重蹈别人的老路,而是开拓创新,写出了新意。这首小诗虽小,内蕴却极其丰富,它几乎写尽了人间情感、时光的秘密和生命悲怆的变迁,留给人们的永远是心灵的震撼和常读常新的审美愉悦。
为什么一首小小的诗,会有如此强烈的艺术冲击力呢?这与诗人的人生体验有关。诗人与母亲有着深厚的感情,并善于把这种感情化作美的诗篇。我们不妨看看,诗人是怎样写母亲的。诗人从岁月会把人磨小这一现实出发,用了一个大变形。这一变非同小可,不仅把母亲变得面目全非,而且有了质的变化,那便是把母亲变成一粒“纽扣”。这一变化,反响极其强烈,也带来了颇多的争议。有人直呼太离谱了,简直无法接受;也有人拍案叫绝叫妙,称其新奇得无法令人复制。不管读者如何争议,但无可辩驳的事实是诗的这一变形,给读者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震撼。诗写到这里,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写变成“纽扣”的母亲,仍然没有忘记孩子,而是站在孩子的衣服上,守护着孩子。随着岁月的变迁,孩子一天天长大。在长大的孩子面前,母亲似乎显得不重要了,但母亲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而是以“纽扣”的身份,站在不显眼的地方守护着孩子的“心灵”。不少读者来电来信反映,当他们读到这里,已是热泪盈眶。按理,小诗写到这里,便可以结尾。但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诗的最后两行。这两行既是诗的诗眼,也是诗的闪光之处。它妙就妙在写了孩子眼睛的亮暗和母亲变作的“纽扣”的亮暗有着天然的默契关系。孩子的眼睛亮的时候,“纽扣”就暗了;孩子的眼睛暗的时候,“纽扣”就亮了;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这使我们常常想到生活中的孩子和母亲有着一种天然的“强”和“弱”的关系;一个强了,另一个就会弱;一个弱了,另一个就会强。这是写母亲总是躲在人生的背后,给孩子暗暗的加油使劲。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的人生道路无不是在母爱的呵护下前进的。当人生道路出现风雨坎坷时,母亲就会搏击风雨、指明方向;当人生道路出现光辉灿烂时,母亲就会退居背后,悄悄享受着孩子的辉煌所给予的甜蜜幸福。不少人认为,这两句的物理空间和时间空间跨度极大,留给人们无与伦比的想象余地。
一个诗人,在找到自己经验世界的同时,也就找到了这个经验世界存在的语言方式。小诗的语言朴实平易,似乎信手拈来,不着痕迹。诗人似乎在用一种散文的笔致追求一种诗的纯度,向读者展示一种诗的纯净美和纯诗的美。我们相信,这样的诗句,一定会传之弥久,不仅会照亮别人,也会照亮诗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