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取消手机国内长漫费,是近十年来通信服务市场最有意义的改革,国家强力推动运营商调整,那些运营商考虑较少的用户成为受益者。欧盟做法也类似,利用10年时间基本取消了国家间的漫游附加费(漫游费超出本地资费部分,包括语音、短信和流量)。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1868526404/0
取消漫游费这一做法与之前工信部、发改委等的做法有明显的不同。原来政府通过移动转售试点和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宽带市场、重组运营商为三个全业务运营商、所有通信资费监管模式从政府定价、政府限价、运营商自由定价改为只有运营商自由定价然后备案一种)等做法,希望促进有效竞争局面形成,从而推动运营商主动资费下调。这些做法,推动了局部竞争加剧、资费加速下降,那些通信服务使用量大、资费敏感的用户,成为政策的受益者。事实上,这些用户本来就是电信运营商技术进步的主要受益者。
取消漫游费并不会“薄利多销”,并不能改变语音分钟数下滑的局面(运营商推出的无限量套餐中包含数千分钟数,实际大部分用户很可能还是每月3、5百分钟,并不会明显增加。
取消漫游费这一政策实施,虽然不少已使用4G的不是受益者,但惠及了那些竞争照顾不到的中低端用户。下一步政府可以朝0.2元/M,30元/G以上的流量资费开刀。而1元500M省内流量的套餐不用管,逐步会变国内流量的。
由于取消的漫游费在运营商的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不大,运营商让利也有限(今年9月~12月四个月,三大运营商总计让利五、六十亿),这不会影响到运营商的年度利润。尤其是这也不影响运营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推出资费更优惠的新套餐。
本地(本省)流量与全国流量仍将长期共存。只有允许本地流量资费存在,才可能刺激运营商根据各地网络及竞争环境的不同,大幅度降低本地流量资费。而全国流量资费的降幅在近阶段会慢很多。如果强制要求本地流量资费与国内流量资费相同,将明显限制运营商降低流量资费的积极性。
其实流量资费最大的关注点应该是,套餐外流量资费,本地套餐的省外流量资费,是否在逐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