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政府工作报告》还没通过,提速降费的新闻发布会就召开了,可见国家把这作为一个重要的“惠民工程”,近期提速降费也成了重要的焦点之一。
不过,从报道内容看,负面比例仍非常大,当然,这首先应该责问行业主管部门、研究机构和三大运营商,他们的公关宣传明显不及格。在上面的新闻发布会上,三大运营商的主要负责人都公布了提速降费已取得的的成绩,和即将采取的措施,看似每家的内容都很丰满,三大运营商过去两年在提速降费方面做了不错的成绩,今年也将严格按国家的要求,实现全面取消长途费、漫游费。
但从事后的传播看,基本都集中在了10月1日才能全面取消长途费、漫游费。降低国际电话资费和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费用,被大多数媒体忽略,因为运营商确实没有什么实质性、可量化的动作。运营商花大力气总结的过去提速降费成绩,除了在新闻通稿中外,很少有媒体提及。而运营商未提及的取消流量漫游费问题,关注度仅次于取消漫游费。虽然也有不少媒体加入到了“解释”的行业,但辩论并未朝对运营商有利的方向发展。
另一个问题则随着提速降费成为热点,再次引起关注,那就是国内资费比其他国家贵很多。这方面,行业的声音更弱,记得某运营商一次发布新套餐时,特意请电信研究院的专家对比例国内外资费,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我国都处于较低的水平,但事后了解,发现到场的记者能理解的也不多。
其实,与同样成熟度的网络相比,我国移动通信资费几乎都处于全球最低水平行列。在同一个时间点相比,我国与全球领先国家的差距也在快速缩小。我国3G牌照比领先国家迟发了10年,FDD牌照迟发了6年,这是造成我国移动资费比领先国家(或地区)高的重要原因。如果我国和美国同时发放5G牌照,等发放三年后,我们再比比两国的资费,我国肯定比美国低,即使除以收入。
与收入相比就公平吗?运营商连自己员工的收入还不能保证呢,怎么有能力保证别人的收入?
关于为什么本地流量比全国流量便宜,请看我的另一篇文章《运营商为何大力推广本地本省流量套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