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15年10月起,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开始实施单月不清零新政,即套餐内的流量如果当月没有用完,可在下月使用,但下月底在清零。这是为应对国家和主管部门的要求,三大运营商不得已采取的应对策略。相关内容见我当时写的分析文章《反思手机单月流量不清零的新政出台过程》。
在此前,我曾多次在专业会议上或接受媒体时表示,《为什么说流量不清零是“伪需求”?》,在新政出台后,我也写过《手机流量不清零是“伪利好”》及《流量不清零新政对运营商收入影响主要在财务上》。
套餐流量当月不清零次月清零的新政从2015年10月开始实施,到现在(2016年2月)已有15个月,这一新政给用户带来的好处已明显减弱,而一些亟待调整的不合理资费,迟迟未得到调整。
1、“流量不清零”政策受益群体有限。
“流量不清零”政策明确,套餐内当月剩余流量可延期到次月月底前使用。也就是说,如果套餐内到月底前还有剩余流量,可延期到次月使用,该政策将流量当成了一个完整的主体,但实际在实施过程中,根据竞争需要,三大电信运营商推出了大量包含本地流量的套餐或符合某些条件时赠送本地流量。结果很多用户发现:
(1)可延期到下月使用的那种流量早就用完了,不能延期到下月使用的流量却剩下好多;
(2)本地流量用不完,全国流量不够用;
(3)月底流量不够用时加订的流量包,仍是当月底有效,不支持延期到下月使用;
(4)运营商赠送流量活动不少,但流量基本上都是当月有效的,结果赠送流量没用上前,先得把套餐内剩余的流量用干净;
(5)调整为新套餐后,原套餐剩余的流量直接被清零,并不能延期到下月的心套餐使用;等。
再加上,有的用户月月流量用不完,有的用户月月到月底流量不够用,有时候不够用,有时间又用不完的用户占比并不大,因此套餐流量当月不清零政策对其并没有实质的影响。
2、实施“流量不清零”政策后,明显影响了运营商套餐的制定和调整,或者说,影响了运营商资费调整的积极性。运营商制定一个新套餐,首先要考虑流量不清零可能带来的影响。针对老用户套餐的调整则更少,老用户如果需要调整为更优惠的套餐,必须主动申请。因此运营商针对老用户主动采取的促销政策实施最多的就是预存话费送话费。中国移动赠送流量倒是不少,可是上面说了,赠送的流量只能当月使用。
3、越来越多的新套餐,如不限量套餐、日流量套餐,没有办法支持当月流量不清零。
4、实施“流量不清零”后,用户反映同样很大的一些亟待调整的资费,如流量基本资费、手机语音国内漫游费(含主叫、被叫)、来电显示费,迟迟未得到调整。虽然三大电信运营商都在积极吸引用户从2G\3G转向平均单位流量资费更低的4G套餐,但不少低端用户发现,还找不到合适的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