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近日,格力电器多次发出进军汽车领域的信号,而且董明珠象认为格力手机比小米手机强一样,认为,格力造的汽车会比那些互联网公司造的汽车强,如乐视。
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虽然董明珠和雷军打赌胜了,三年后,小米生态圈也还未超过格力,但格力也未能大踏步走出其固有的空调市场。尤其是智能手机,虽然退出了更新的二代产品,虽然在推广中也增加了更多的互联网元素,甚至董明珠有与雷军一争网红排名的可能,但格力的手机却未能被市场接受。甚至有专业人士评价说,格力手机,除了价格高、制造质量高、产品有点怪怪的东西外,比华强北的小品牌也强不到哪去。格力并没有给出一个他人购买格力手机的理由来。
曾经有多个记者朋友采访过我,从格力一代到格力二代,实说从产品定位到软硬件配置,我都不看好。曾经格力有机会,做具有智能家居控制功能的手机,在延伸产品的同时,在智慧家庭中分一杯羹。但格力更想的是,做最好的手机,价格也瞄准了中高档,而且也未调查市场环境和用户需求,要知道,类似国能的产品在小米、魅族、360,可能只要三分之二的价格,而且会不断升级软件、硬件,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用户需求。而这作为传统的制造型企业,格力做不到。
汽车也同样如此,董明珠认为,格力造汽车比乐视这样的互联网公司更有优势(也曾类似说过手机),造出来的汽车会更好。但结果很可能不是这样。
乐视造汽车,至少有几点值得学习,一是引入专业人才共同“创业”,二是广泛和业界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三是快速跟进国际最新动态,四是营销模式创新。而格力进军汽车,如果还按照传统汽车厂商的模式做的话,资本密集,行业竞争激烈,传统厂商已在供应链和销售网络上长期布局,新进入者没有什么机会。
一句话,乐视汽车的成功率不高,但格力造汽车的成功可能性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