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媒体报道,全国多地有Uber打车软件用户疑似遭遇了“幽灵车”,车辆还没有到达用户接单地点,软件就显示开始行程,并且在短时间内结束,直接扣款。
据澎湃新闻报道,一名不愿具名的网约车司机演示,乘客下单后无论是开始行程,还是结束扣款,全部都由司机掌控。乘客既不能取消订单,也无权确认,网约车平台更不会进行实时监管。“你可以直接帮他开始行程,这个时候可以计费,不用乘客确认,乘客是不能取消的。就算乘客取消也要扣乘客起步费的费用,然后我可以直接把它完成行程,这也是不需要乘客确认。”“要投诉需要截图、发邮件,还要优步后台人工给你确认,你这单确实没跑,没上车,它才会把这十元退还到你的支付宝。”
这个流程有问题吗?如果司机充分可信,司机对自己的信誉足够重视,出问题被投诉后,扣款司机不仅会受到直接处罚,而且会影响到个人信誉,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流程是可以的。
这就需要做到:
1、注册足够严格,保证真人注册(否则不能处罚到真实的人);
2、对投诉的快速反应,快速判定并处罚是避免恶行蔓延的关键;
3、处罚结果影响到个人的信誉,进而影响到贷款、消费等;
4、平台对用户利益有保障机制(即使找不到作恶的司机,用户的利益也能有保障,平台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到保险公司投保)。
如果Uber幽灵车确实存在,那一定是以上流程环节有了问题。媒体还曾报道Uber进入我国初期遭遇过“刷单骗平台补贴”,除了补贴过高外,同样是业务流程设置有问题。
有人说Uber的流程在美国没问题,为什么在中国就不行?这是因为我国的信用体系还不够健全。目前我国的个人信用体系才刚刚起步,就连什么能进入信用体系,信用体系中的“黑点”如何消除还都不够严谨,更难说,及时的快速处罚。
与Uber不同,滴滴、淘宝、腾讯等是在中国环境中不断调整、壮大的,它们的流程规范更适合中国市场,即使它们也提供高额的补贴。
好在,Uber中国和滴滴合并了,网约车新规马上就要实施了,网约车受到了各种限制,平台高补贴即不被政策允许,对企业发展也没有了太多的利益。滴滴们更多要做的是适应流程拓宽生存空间,也包括建立更为完善的车辆、司机管理流程,降低平台的风险。
这种情况下,滴滴、Uber们会涨价吗?高额补贴没有了,价格肯定回调。11月后更大的看点是,滴滴等如何在新的政策框架下,与老式的巡游出租车(允许电招、网招)竞争,价格肯定不是优势,网约车新规也要求“优质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