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报道2:从长远来看,电信、联通合并是大势所趋。以往像合并这样的大动作,向来从上而下推进。但从目前来看,与以往“先并后合”思路不同,这次双方合并或将先从各自业务领域整合开始。据透露,目前联通方面将网络部全面拆分,紧接着,在固网方面电信、联通也将全面整合。
报道3:同一竞争领域的昔日对手携手合作已属不易,而联通与电信的合作正逐步加强,双方合并的可能性日益增长,被业内认为是大概率事件。虽然短期内双方合并的传闻难以坐实,但目前看,不排除双方已“隐婚”的情况。总的来说,双方的合并只是时间问题。
报道4:为避免坊间“电信联通合并”说法的再起,中国电信总经理杨杰在短暂的现场发言中强调,“这次合作与重组合并没有半毛钱关系,双方是两个独立的竞争主体。”
报道5:由于此次合作双方明确提出了网络共享共建以及业务和资本合作,因此有分析认为,这可能是中电信和中联通未来合并的前奏。在合作协议签署现场,中电信和中联通高管均未对“电信联通合并”的猜测做出回应,但多数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示,尽管双方没有对合并与否表态,但此次合作加强了外界对双方合并的预期。此前南北车合并时,双方也多次辟谣,但最终传言成真。这使外界相信,电信联通合并的说法并非无因。而此次中电信和中联通合作,其中就明确提出网络共建共享,以及在业务和资本层面进行合作,这被认为是双方试图通过合作,解决网络制式等技术问题,并进一步协同现有业务,为之后的合并创造条件。
报道6: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都是全业务基础电信运营商,同质化竞争情况下,存在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双方开启合作,而不是合并来整合资源,开创了一种新的形式。
报道7:事实上,近一年多来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屡屡“被合并”。尽管工信部、中国联通几度辟谣,都无法阻止市场的想象。昨日的“辟谣”依然被有些观点视为“合并”的前奏。……两家合并只是时间问题,虽然可能很长时间内都不会说“合并”两个字,但却是先上车再买票而已。
报道8:电联合并”能否成行,市场纠结到底在哪儿?笔者以为,最关键的还是合并的路径。以往每次合并都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式指令,效果往往不达预期,甚至影响人心。其实,从种种迹象看,管理层似乎吸取了以往合并的教训,从双方4G网络共享合作,到共同发布六模全网通终端白皮书,都是小步快跑的节奏。这次合并,应该不会马上发生。因为路径已发生变化,是自下而上,先从业务层面进行整合,当双方业务层面完成整合,理顺各种人员关系,集团层面完成整合,也就水到渠成。有权威人士预计,“电联合并”最快2017年底现雏形。
报道9:也有分析认为,两家走得越近,也更表明合并的可能性越大,毕竟过去双方在各自领域并无实质合作,更多的是竞争,现在联合起来,不排除合并的可能性。尽管双方之前已声明不会合并,但回想当初为了打破垄断而成立的中国联通,目前的竞争格局假如真的合并又何尝不是为了打破垄断呢,眼下就差工信部选择一个恰当的时间点来公布。
另道歉:在12日晚我在微博称此次公开签约的原因是:“①没停牌,不可能是重组类巨变;②合作传闻很多,需给外界一个交待;③常被免后,电信需稳定军心且给产业链信心,此为一积极表态;④时间不会长,股市开盘前结束。”由于文字水平不高,被个别媒体理解为,我的观点包括希望,工信部对电信联通合作有一个积极的表态,这并不是我的原意。可能我微博内容过于含蓄了,其实更直白的观点是:
①电信联通合作已不少,但未公开,猜疑很多,需要这么一个签约仪式;
②年底年初关键时段,中国电信年会召开前,董事长被免且无新任命,至今年会未开,中国电信需要给员工和外界一个表态,这是高调签约的原因;
③中国电信的相关工作,包括集团年会、年度终端产业链会议等很快都会召开。
我关于电信联通此次签约仪式的观点见:
电信联通签约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