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办发〔2015〕51号《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并明确了26项具体任务和时间表。
主要任务四段,除第一段外,都是大数据 电子政务,都是互联网 政务,政务不改变,就可能被批判。
附:主要任务:
提高大数据运用能力,增强政府服务和监管的有效性。高效采集、有效整合、充分运用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健全政府运用大数据的工作机制,将运用大数据作为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不断提高政府服务和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
推动简政放权和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市场主体依法诚信经营。运用大数据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对市场主体的事中事后监管,为推进简政放权和政府职能转变提供基础支撑。以国家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为基础,运用大数据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跨地区、多部门的信用联动奖惩机制,构建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
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监管效率,降低服务和监管成本。充分运用大数据的理念、技术和资源,完善对市场主体的全方位服务,加强对市场主体的全生命周期监管。根据服务和监管需要,有序推进政府购买服务,不断降低政府运行成本。
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有机结合,构建全方位的市场监管体系。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和数据开放、社会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提高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的透明度。有效调动社会力量监督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市场监管格局。
微評:
1、与提速降费意见相比,明确了各项任务的时间表,各媒体可对照考核,这就不会出现,运营商干活被媒体“痛殴”而有的部委未做为却“啥事也没有”的现象。
2、政府部门应用“大数据”,会起到非常好的典范作用,带动全国的大数据、云服务以至软件、互联网、物联网、IT应用等的发展步伐加快。
3、“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统一受理、同步审查、信息共享、透明公开”将明显推动各部委之间“信息孤岛”打通,实现信息共享,将信息的价值放大。
4、注意第四条,“推动政府部门整合相关信息,紧密结合企业需求,利用网站和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为企业提供服务。”,这相当于给新浪微博、腾讯微信下发了“免死金牌”。管理会更严,但垄断地位带来的数据优势将有利于公司利益最大化。
5、“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改进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和风险预警”,仅交给发改委和统计部门,不妥,应引入信息学会和其他智库,重发发挥国家智库的作用。
6、“健全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汇总整合和关联分析有关数据,构建大数据监管模型,提升政府科学决策和风险预判能力。”这条非常好,希望网信办、工信部能起到表率带头作用。
7、“建立产品信息溯源制度”,给产品赋码,有利于物联网发展。
8、“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自作出行政决定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上网公开”,这个时间还有点长。
9、多条涉及信用制度,希望建立信用制度的同时,兼顾公正、公开、透明,及隐私保护、信息安全。
10、“建立大数据标准体系”放在了倒数第二条,太靠后了,应放到前五条,标准化越早,信息互通成本越低。
11、文件正文第(二十六)条,推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大数据资源和技术服务。
12、文件正文第(九)条,“运用大数据评估政府服务绩效”,第(十六)条,“运用大数据科学制定和调整监管制度和政策”,在具体任务中仍没落到实处。
大数据示范工程领域22个领域:工商登记、统计调查、质量监管、竞争执法、消费维权、宏观管理、税收征缴、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建设、健康医疗、劳动保障、教育文化、交通旅游、金融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物流、社会综合治理、收入分配调节,看您能不能有所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