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分析调查竞争情报网瘾统计it |
[最新更新]《青少年网瘾报告中网瘾定义等的进一步探讨》。我与调查主持人之一、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所长柯惠新教授之间的邮件交流,包括报告中对网瘾的定义,以及如何避免媒体传播误导的建议。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委托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09)》正式发布了。
青少年网民中网瘾群体比例为14.1%,人数约为2404.2万。
在城市非网瘾青少年 中,约有12.7%的青少年有网瘾倾向,人数约为1858.5万。
也就是说,超过4千万的青少年属于网瘾群体或有网瘾倾向。真这么可 怕吗?细看报告内容:在城市非网瘾青少年 中,约有12.7%的青少年有网瘾倾向,人数约为1858.5万。
18-23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15.6%)最高,其次为24-29岁的网瘾比例(14.6%)以及13-17岁的网瘾比例(14.3%)。
原来18-29岁是这4千多万的网瘾患 者或有网瘾倾向者的主体!再找找,报告全文都未能发现报告对网瘾的明确定义,只可以看到网瘾治疗机构对网瘾缺乏统一认识、全球对网瘾没有统一认识的内容。作为统计分析报告,连调查对象基本定义都没有,对其特征没有明确的描述,其调查很难说有可信度。
从报告的内容中,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 论:可能北京几乎所有的大学生和IT公司一多半的员工都是网瘾患者或有网瘾倾向者,包括中国传媒大学,也包括这个项目调查组至少部分成员。
权威的官方主管部门——卫生部去年11月《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指导 (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表示,“目前‘网络成瘾’定义不确切,不应以此界定不当使用网络对人身体健康和社会功 能的损害。”
而报告最为雷人的是“四、对网瘾治疗机构的建议——加强研究和师资力量”,花大量篇幅去宣传网瘾治疗机构对网瘾的判定、治疗的措施和治疗的效果,却只用很小的篇幅提出了四点建议:
强化社会责任感、加强队伍建设,加强与相关领域合作,加强行业内经验分享,可以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建议,我同样可以将这四条建议回馈给“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和“中国传媒大学”。
不多说了,请大家看看我2006年写的一篇博文吧:《百花齐放的调查 花样百出的结论》。那时的调查还有“谱”。怎么现在的调查,连 “谱”都不要了呢?
前一篇:足球以外的权贵市场经济更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