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互联网通信创新移动竞争情报it |
似乎在参与我和洪波关于运营商进入互联网的讨论。《中国经营报》刊登了《王建宙:不进入谷歌地盘 迟早会被对方干掉 》、《王建宙挖来罗川:移动需要互联网疯子 》(标题为转载网站所起,似乎不是中国经营报的原题)。
两篇文章,都在说明一个问题,中国移动不得不进入互联网,而单凭自己的力量进入互联网很难成功,因此,需要更有互联网经验的人来一起合作。中国移动借资金、资源优势,吸引互联网人才,建设自己的移动互联网,似乎比互联网公司更有竞争力。
其实并不是这样,罗川进入中国移动后,实际已经不在是原来的罗川,这在中国经营报的文章中已有反映,罗川这样的互联网人才能否真正将互联网的基因带入中国移动,我并不看好其结果。要想让运营商改革传统的电信思维,还需要时间,中国的运营商可能需要的时间要长得多,国企背景,一定的政府职能,非市场化的考核和高管任命体系,都将限制中国的运营商进入互联网,即使是与手机,与3G,关系极为密切的移动互联网。
与运营商不同,谷歌带来的是一种开放的,草根的互联网文化。有趣的是在电脑操作系统上,微软靠开放打败了苹果,而在手机应用平台上,苹果的开放做得并不到位,但这已经明显领先于微软的手机操作系统。而与苹果和微软相比,谷歌更开放,更支持草根,更支持创新,谷歌也就是借此,得以快速的发展。其Android平台表现出比微软的Windows Mobile更好的发展势头。
草根、创新、冒险、不怕失败(在互联网领域,失败者远多于成功者)、敢于摸着势头闭着眼过河,这是非常看重短期收益的运营商很难做到的。
中国移动的封闭,正是其与开放的谷歌竞争的最大劣势所在。相信在短期内,中国移动等运营商很难接受谷歌的开放理念,虽然它们现在已经认识到了《不建移动商城的运营商必死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虽然我认为,运营商在与互联网公司竞争时的劣势非常明显,但这并不排除运营商从互联网、从移动互联网中获得很好的收益。运营商可选择的做法很多,包括全资收购、控股、参股一些互联网公司,包括与互联网公司之间战略合作、独家合作等,也包括选择部分条件成熟的业务自己做,还包括运营商利用自己的资金优势,资源优势,建立互联网业务的孵化基地,包括运营商在自己公司内部建立鼓励创新的机制和类似风险投资的业务试验方式,等等。其实运营商有很多标杆可以学习,例如谷歌,微软,高通,诺基亚,苹果,移动商城本身就是学习iPhone的。
希望运营商能在“进应用,找死OR不进应用,等死”两种选择的中间,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