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条原因国企不可能收购悍马

(2009-06-04 07:47:37)
标签:

悍马

汽车

国企

竞争情报

管理

财经

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官网消息,

    2009年6月3日,腾中重工和通用汽车就双方达成的协议细节对外确认。根据交易条款,腾中重工,一家中国大型的工业机械集团,将享有使用悍马品牌的权利并获得其关键高级管理层及营运队伍。腾中重工还将承续与悍马经销网络相关的现行的经销商合约。另一方面,作为整体交易的一部分,腾中重工将与通用汽车就总装,部件和材料供应的长期合同进行磋商讨论。据通用汽车早前的声明,预期交易完成后,逾3,000多个在美的就业机会得以保留。协议的最终条款尚待最终磋商决定。

    通过此战略收购,腾中重工的业务领域将进一步拓展至高端越野车行业, 同时此交易也将有效促进悍马在美国及全球市场的发展。

一家快速发展的民营企业借机获得进军高端越野车的机会,也把市场延伸到了海外。此举赢得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其品牌宣传效果,可能超过了三大运营商密集广告轰炸下的3G业务推广。腾中重工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呢?据其官网介绍(经整理):

    位于中国四川,腾中重工为一家民营企业及国内领先的路桥、建筑机械及能源设备的制造商。公司总部位于四川成都,拥有多个生产园区。公司全部占地面积1525亩,厂房面积233000㎡。现有员工4800余人。 
    腾中重工生产大中型载重货车、自卸车、挂车、拖车、混凝土运输搅拌车、大型油罐车、油料运输槽车等特种车辆,拥有先进的生产制造、检测生产线。腾中重工也是中国桥梁支座、伸缩缝装置、预应力体系、筑养路机械老牌生产基地。

该企业的主营业务是“国内领先的路桥、建筑机械及能源设备的制造商”,汽车相关产品有载货汽车和特种车辆。员工不到5千人,在汽车行业来说,只是一个小企业。

为什么收购悍马品牌的是腾中重工,而不是手头现金远超过腾中重工的上海汽车、一汽、二汽?不是实力远甚于腾中重工的中石油、中国移动,不是与腾中重工产品类似的徐工机械、三一重工呢?

比较而言,与民企相比,大型国有企业在重大战略决策上具有明显的劣势,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些劣势,限制了国有企业的活力。这些原因大致有:

1. 国有企业投资非主营业务的严格限制;

2. 国有企业投资占资本比例的严格限制;

3. 国有企业高层的任免、轮换机制,导致企业高层很难“以企为家”;

4. 针对国有企业及其高层的考核指标更重视短期利益,而不是长期利益;

5. 主管部门僵化管理下,国有企业决策层“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

6. 多头领导、多重责任,导致国有企业重大战略决策难,尤其是收购这样的“大举动”;

7. 国有企业过长的“信息传递-决策-申报-批准-实施”周期,很难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

8. 国有企业的相对保守、渠道单一的资本运作,资金很难支持现金需要额较大的收购;

9. 国有企业的管理流程缺乏柔性,很难快速调整,结果是收购后很难形成合力;

10. 国有企业有限的人力资源管理权限,导致其很难快速调整人力结构,明显降低收购效果。

我写此文的目的不是说,中国移动应该收购悍马,这里也不考虑国有企业收购美国企业可能遇到更多的政府障碍,不考虑“砖家”们对腾中重工的收购会拍各种各样的“砖”。我们应该相信腾中重工做出这样的重大决策,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做了比“砖家”们多几十倍、几百倍的“功课”,就和竞争情报中的“战争模拟”类似,这些“砖”都已经在腾中重工高层的考虑之中,基本都变成了“沙粒”。

我想说的只是,同样是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在同一个市场竞争,在我竞争情报工作对大型国企的跟踪中,经常会发现国企很难像民企那样决策,那样快速调整,而这正是民企的活力所在,国有企业和它们的主管部门,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并尽快解决它们,否则国有企业很难真正凭自身实力,立足国内,走向国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