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通信专家聚集网站的互联网建议
(2009-03-30 09:54:11)
标签:
互联网通信竞争情报it |
3月27日举行的“2008移动labs博客嘉年华”上,我和项立刚老师一起被获得行业专家奖,我还参加了无限论坛特辑,和杨景老师、老朋友宁宇、陈志刚一起作为嘉宾,谈了大企业和博客的话题(详情请看官方的报道)。
实说,我有愧于这个“专家”,自知离专家还很远,虽然项老师在获奖感言时说,“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通信专家”,但我自己知道,通信领域真正能够被认可的专家很少,而且大都是几十年坚持不懈地专注于一个领域的结果,而且时不时还会由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受到各种各样的质疑甚至非难。
我真正将主要精力放到电信领域的时间只有四年,因此,在通信领域,我只敢利用我在其他领域积累的技术、知识、方法给通信行业带来一点新的东西,希望能对推进行业进步作出一点贡献。即使如此,我仍坚持每天阅读、分析大量的资料,坚持通过各种方式与通信领域各阶层的人(包括专家、咨询师、培训师,也包括产业链公司领导、具体领域负责人和一般员工)交流,向他们学习。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而对于我来说,几乎可以从每一个通信行业的相关人士那里都可以学习导不少行业知识。
如果说我有一点点优势的话,那我是在和通信专业工作者比竞争情报收集、分析,比对媒体传播尤其是WEB2.0带来的媒体传播的研究,比管理知识,比对趋势的判断和引导。而最大的优势来自于知识“引用”。例如:我对移动LABS网站的分析和建议,就来自互联网。简单总结一下:
1. 建议网站定位进一步调整。具体做法:跳出想兼容研究院网站和行业门户网站的想法,这两条路很难同时达到,建议以新的网址建设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站,而疏远门户网站与中国移动的关系。其优势是,可以更好地从第三方角度推进行业的发展,像诺基亚收放Symbian,这么做,可以引入更多的外界专家,包括来自竞争对手的专家参与,而中国移动肯定是最大的受益者。
2. 行业信息应该更有针对性。在内容取材上,不仅要选择对行业影响较大的事件,更要增加一些国内外创新性的做法,使其成为标杆或借鉴,推进通信领域创新和观念转变。
3. 建议扩大博客作者范围。除移动员工和有限的外界博主外,应积极推动产业链厂商、其他运营商的员工参与。
4. 建议引入SNS思想,对用户分组或群。增加内容阅读权限,增加群内的深度讨论、交流。
5. 作为通信行业深度网站,应该建立自己的WIKI平台,可方便读者学习通信知识。
6. 建议加大对信息化、互联网、媒体、娱乐方面的内容,推进运营商TIME转型。
相关:
中国移动家电下乡渠道不能局限于手机和通信 [原创 2009-03-26 ]
中国企业可能错过金融危机下的收购机会 [原创 2009-03-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