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媒体制造的华为中兴CDMA招标舆论之争

(2008-08-23 10:13:33)
标签:

竞争情报

真伪辨别

华为

中兴

电信

it

关于华为、中兴在最近中国电信CDMA网络招标的竞争,可以导演一部几十集的肥皂剧了,不过有意思的事——

事件的最关键参与者——中国电信,根本没有一个主要决策者说一些明确的观点,也就是说,来自中国电信的观点,都是中国电信一般工作人员常识性的分析,甚至不排除媒体记者自己的分析。实际上,相信中国电信并不希望见到这样的情景,一次招标让两个中国企业“你死我活”,也不想大势宣扬,更希望低调地尽快完成CDMA数年网络的“补课”工作,否则,其很难在移动市场上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竞争(这也符合中国电信高层的行为)。如果中国电信真要大规模宣传CDMA服务,可能需要到数月后,并在网络完善的基础上。

事件矛盾的双方——中兴、华为,也基本都对此事做了冷处理,除了中兴为了维持股民信心做了一些工作外。相信双方也认识到了,电信网络设备采购是理智行为,更多的工作需要到中国电信那里做,价格也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2008-08-19 :简析华为如何亮剑电信CDMA招标、 2008-08-22 :华为的不正当竞争和爱立信的奥运产品展示)。

但争论的始作俑者是证券分析师,中兴是上市公司,证券分析师对其股价持利空者有,持利好者也有,如果能看到证券分析师的报告全文,就会发现除了个别分析师所拥有的数据过于片面外,几乎所有分析师都是理智的、相对公正的。

最大的具有攻击性的、以讹传讹的言论,来自媒体,其中既有传统媒体写的,也有网络媒体写的,或者网络媒体为传统媒体的新闻增加一个吸引眼球的标题的,当然也不排除像今天搜狐IT头条《中兴通讯"分析师门"疑为华为布局》这样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联合创作的结果。

希望媒体能更多一点像刘启诚的《CDMA网络招标有些变味》这样理智性的思考。

曾有一电信记者问我,怎么有些电信记者的工作也像狗仔队呢?我无语了,在我所做的竞争情报工作中,真伪辨别所占比重已经非常大了。

 

相关:

竞争情报专刊创刊号:情报真伪辨别专题正式推出,欢迎索阅 (联系方式有变,见我的暂时联系方式及近期关注热点

2007-10-30: 如何不被电信虚假传闻左右 

2006-12-13: 西班牙电信电信增持网通股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008-3-6:大部制拆分合并信产部 [真伪辨别] 

2008-7-19 :企业竞争情报服务未来光明但道路曲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