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份额过高也可能是行业危机
(2008-07-10 18:02:37)
标签:
竞争情报td电信产业链it |
某公司报告称,华为、中兴、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将占中国CDMA网络设备市场六成份额,媒体一片热赞。
此前,中国移动TD试商用进行了终端二次招标,由于新增份额主要是由国内终端厂商获得,因此更出现了停产GSM手机转产TD的观点,个别媒体更认为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标志着中国手机厂商将绝地反击,在自主产权政策推动下出现了重大的机会。
但根据对产业链的研究,如果TD终端都是中国企业,而没有国际知名企业的话,而且终端大多由一些原本在国内GSM市场中份额都很低的企业提供的话,可能看到的不是国内手机厂商的“奋起”,而是更多对TD前景的担忧,只靠这些企业,很难承担起TD商业化的重任,其结果可能是TD未能缩小与WCDMA、CDMA2000等之间的差距,甚至错过了3G高速发展的时期。
换个角度看,我有这样一个观点,如果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中兴、华为几大厂商在TD终端份额不能超过一半的话,TD仍非常危险。现在诺基亚、索尼爱立信还未提供TD终端,华为、摩托罗拉也只有1、2千份额,因此TD仍不容乐观。一个好的现象是中兴、三星的份额比第一阶段终端采购有明显的放大,三星还是奥运会通信服务的赞助商,不过如果其他四家厂商仍未能积极参与的话,TD终端仍将是TD产业链中最薄弱的环节,而终端的成熟度将很难与WCDMA等抗衡。
一个标准的开放性,以及其被产业链巨头接受程度,将决定其竞争力,CDMA前景受到业界质疑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一些重要的产业链参与者选择了退出。不知道中国电信的加入会不会改变这种局面。(参见电信+cdma+中兴+华为=第几?
[战争模拟]
与之类似,TD产业链也需要吸引更多的行业巨头参加,而不是关上大门,做在国内做“老大”,那样对行业发展并不利。而如果没有将市场做大,有足够大的“饼”供产业链企业分享,即使在某个环节做到市场占有率第一,可能收入仍不能抵消全部的支出,这对产业链发展并没有好处。
不仅电信业如此,整个工业产业都类似,例如过去某款军事产品,我们坚持全部国有化,但在我们完成国有化的时候,发现国外的竞争对手已经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自主研发重要,国际合作、优势互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不同产品面临环境不同,选择的策略也会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我们必须从全球的视野去看问题,这样更有利于提高我国相关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注:本文基于基于免费试用的北京WIFI网络写成,可能是用户少的关系,网络速度较快。但在北京有网络信号的区域非常有限,真正商用还需要大量的优化,看来不是阚凯力教授说的1千万布置基站就能解决的,即使如此无线城市仍是一个不错的试点,未来将在电信、移动以及中电华通等新兴运营商的竞争下取得快速发展)
相关:
电信待移动渡半而攻 或将率先3G用户上亿 【2008-7-7】
电信产业链竞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008-5-12】
试析新电信对华盛集采模式的扬弃 【2008-7-4】
TD加速:二次终端发标 工信部三定实施【2008-7-2 】
电信进军无线城市迎移动td试商用 [情报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