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博客会成为泄愤场+泄密场,但泄愤如果没有博客门户二次传播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泄密就不一样了,博客已经成了泄漏公司秘密的重要场所,还有公司推出了博客监测服务。现在电子邮件也参与到了泄密的工作中来,而且由于在传递过程的以讹传讹和部分媒体工作者不负责任的二次传播,大量真的、假的消息充斥于网间。
比较典型的三个例子:
百度新浪电子邮件事件。发给洪波的电子邮件泄漏EBAY和TOM合作。电子邮件发布07年1月中国移动通信将实施单向收费。
此外,大量的3G重组、牌照发放新闻,也以这样的小道消息的方式出现,然后被媒体记者二次、三次地传播、保澳。
单独的博客和电子邮件,很难对这样的消息进行大规模的传播,因为博客不论是实名还是匿名,实际上仍很容易发现其撰写者,而电子邮件,虽然既可以是实名,又可以是匿名,但实际上除了垃圾邮件外,真正的匿名邮件很少。但两者结合,传播出的内容,成为媒体获得爆炸性新闻的重要线索,以及加工素材。
秘密或造谣的内容,通过邮件、博客、匿名BBS进入公开区域,然后被博客群、博客门户、博客频道、博客RSS二次传播,在网络社会,其威力曾几何级数飞快增长。如果再有传统媒体助阵,传播效果更难以控制。
消息发出的当天,单向收费的消息已经影响了移动、联通的股票,几个小时后的辟谣显得无能为力。
也许现阶段的网络社会,就需要这么一个阶段,在网民、媒体(含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博客门户等)拥有充分自由的情况下,泄密、造谣,而电子邮件、博客已经和传统的电话、直接交流一样成为了这些信息传播的重要工作,而由于传播成本低、速度快,并且没有距离限制,造成的危害也要大得多。
无论网民,还是媒体,都应该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也应该为其超越规范的行为,受到相应的处罚。
换个角度,在这种状况下,要求公司制定并执行更严格的保密协议,而且应该具备对虚假报道、消息的快速应对能力。否则,就可能形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更多内容,欢迎到竞争情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