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津县小浪底镇--原来可以如此彰显乡村之美

(2015-06-17 19:57:11)

http://www.xiaolangdi.gov.cn/UpFiles/Article/201505/2015053119524444265.jpg

       http://www.xiaolangdi.gov.cn/UpFiles/Article/201505/2015053119265641165.jpg

        往日的垃圾场变成了村头游园,多年的闲散空地建成了文化广场,废弃的石磨石碾重新转动起来,村头飘起久违的捻馔清香…… 

        小浪底镇提出全镇成为公园,村村成为景点的目标,推动建设特色美丽乡村。全镇因村制宜,挖掘提炼文化内涵,整治提升村容环境,传承弘扬乡风文明,新农村建设异彩纷呈。省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孟津现场会后,各地200多批次慕名到小浪底镇观摩。

http://www.xiaolangdi.gov.cn/UpFiles/Article/201505/2015053119272065856.jpg

 小编来到小浪底镇,走进北达宿、明达、班沟、雅沟、庙护、石门六村,所到之处满眼清新亮丽,尽显乡村之美。
北达宿:没想过的好事出在家门口
 
 
在小浪底镇北达宿村,73岁的陈林忠格外开心。老人的家在自然沟壑形成的胡同里,门口空地过去满是柴草杂物。今年美丽乡村建设中,这里建成了树林氧吧,还盖起茅子供村民休憩时方便。陈林忠老人说,这是过去连想都没想到过的事。
 
陈林忠老人所在的小浪底镇南部有两道凸起的山岭,是洛阳黄河南岸的战略要地。元朝时期,蒙古族鞑靼人的军队,在两道山岭和其间的谷地排兵布阵,分东西南北四个区域驻扎宿营。当地人按照方位,称其南鞑宿、北鞑宿、东鞑宿、西鞑宿。
 
随后,简单易写的代替了,西达宿改为明达,南达宿、北达宿、东达宿的村名沿用至今。四个以为名的村庄,相距不过两三公里,村间道路如同字,相连相依,十分神奇。
北达宿村不少村民喜爱书法,村里就建书法广场、绘书法长廊,用清新隽永的书法墙绘,彰显传统美德,培育文明新风。
        八十多岁的书法老人挥笔描出在建设美丽孟津中有担当走在前的巨幅红字。村口的护坡上用卵石拼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古朴端庄,催人向上。
  明达村:让善行义举成为时尚旋律
  美丽乡村建设中,明达村整治村容环境,建起了文化广场。村里讨论确定,把善行义举作为明达乡村文化的主题。他们从身边着眼,设立善行义举榜,评选表彰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成为村民争相传颂的话题。
 
村民杨瑞杰乐于助人,被评为明达村道德模范。他说:尽我所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感觉活得更快乐、生活得更充实。
        去年以来,明达村举办6场善行义举事迹宣讲。在这样的氛围中,助人为乐、扶贫帮困、尊老爱幼,成为明达村民的新风尚。
  班沟村:小片荒地成主体文化公园
 
 
班沟村,位于小浪底、城关、常袋三镇交界,以班氏久居而得名。班氏家族班彪、班固、班超、班昭名垂青史,班沟村有班妤山、班家古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班沟村160多户,多坐北向南沿沟而居,门前的沟边形成一片狭长的荒坡地。美丽乡村建设中,班沟人围绕着村史文化,整治门前环境,建起了丝绸之路主题公园。石雕、石磨、石碾、墙绘与花草树木相映成趣。
  雅沟村:说雅话办雅事雅沟雅起来
雅沟村古有叶姓人家沿沟居住,村名叶家沟。随着历史变迁,这里居住的叶姓人家逐渐离去,谢、张、田、吴、杨、许等姓村民繁盛起来。如今,村名叶家沟转音成为雅沟,全村270多户依然沿沟而居。
美丽乡村建设中,雅沟人将过去荒芜的边沟空地建成文化广场,打出说雅话办雅事作雅人让雅沟雅起来的主题,提示村民雅沟雅不雅全靠咱大家,挖掘特色文化,做足文章,从村容环境到村民精神都在迅速提升。
村民们集思广益,奉献出传家宝贝。古老的石磨石碾在广场边转动起来,多年未闻捻馔香的村民,排队磨起新麦。看到来人,村民谢遂心连声请大家品尝捻馔,言语间满是喜悦。
  庙护村:让老房古树唤醒家乡印记 
庙护村2700口人,是仅次于镇政府所在地马屯的小浪底镇第二大村。相传元朝末年,该村旱涝荒灾频繁不断,盗匪瘟疫横行,野兽恶狼时常出没,全村民不聊生。
 
正在全村万般无奈时,一位道人建议,在村子四方各建庙宇消灾除害,村东建菩提庙祈求风调雨顺,村西高岭建三感庙驱避野兽,村南建瘟神庙震慑病魔,村北山顶建山神庙护佑平安。庙护的村名来历不乏传奇色彩,但四座古庙却是真实的存在。
1948419孟津解放,庙护成为县人民民主政府驻地。当年的县政府院尚存,周围分布着谢家祠堂等几十座清朝至民国年间的院落,几十株300年以上的古皂荚树郁郁葱葱,后山顶的古柏更有1700岁的树龄。村里选定老家庙护主题,重点保护古祠堂、古院落、古树木,使古色古香的村庄焕发出独特魅力。
 
 
石门村:三个主题园留住昔日乡愁
  石门村原在6公里外的黄河小浪底峡谷,因村民在岩石间开辟通向山外的通道而得名。
 在山下的村庄,由石门向里,能看到石凳石箱石板,大自然鬼斧神工给村民留下无限遐想。1993年,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石门村从大坝施工区整村搬迁,山下的老家成为700名村民心底的印记。
美丽乡村建设中,石门村围绕乡愁做文章,把房前屋后的边角地整理出来,就地取材建起了3个主题游园。乡土乡貌园再现昔日衣食住行,乡邻乡亲园展示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乡音乡情园整理常用方言土语,3处边角空地就这样成为村民的精神家园。
美起来的石门村,又建起500亩石榴基地,已连续两年举办石榴花观赏节、石榴采摘节,开辟出致富增收的新门路。
  声音:让乡村美起来乡亲富起来
  5月的最后一天,小浪底镇正紧锣密鼓筹备第2届石榴花观赏节暨小浪底休闲骑行一日游启动仪式。镇长张敬民说,要通过改善人居环境让乡村美起来,还要通过休闲旅游让乡亲富起来。这是小浪底镇正在探索的特色发展之路。
小浪底镇党委书记卫浩洁介绍,全镇28个村已有16个达到人居环境提升标准,现有12个村今年底将实现全覆盖。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刘庄,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崔岭,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各行政村你追我赶,要让乡村美起来,要让乡亲富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