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后七日》(台湾)
编剧: 刘梓洁
导演: 刘梓洁
王育麟
根据2006年台湾最高的文学奖「林荣三文学奖」获奖者刘梓洁同名散文改编。
用纪录的方式做剧情片,全片随处可见智慧过人,来自生活的黑色幽默。生与死,喜与悲,忘记和记起,行云流水,随意自然。爱极了全职诗人,兼职道士的表哥;给往生父亲手里塞大屁股美女艳照的儿子;还有在父亲棺木前八父亲情史,做面膜的兄妹和表弟;殡仪综艺事业主持人的阿盈....这一切,追溯到2007年我奶奶病逝前些天,每天伯伯和附近的叔叔们探视过奶奶后,都要聚在隔壁屋子里探讨。有一说:“老娭毑今天走不了了。”另一必然说:“我看未必”。渐渐起兴,有了争执,乃至赌博...
十天十夜的流水席,三天三夜文辞华美,袅袅之音的道场,下葬前彻夜不眠戏班子,喜丧啊喜丧。
直到下葬后,奄奄一息的我刻不容缓拖着箱子,直奔机场...
后来,我梦见奶奶,她说我知道她想要土葬;火烧得她很痛...
也许,这是我钟爱《父后七日》的原因。
这部低成本电影感动全台,获奖良多的同时,在票房上打败了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与同档期的其他好莱坞大片。
“今嘛你的身躯拢总好了,无伤无痕,无病无煞,亲像少年时欲去打拼。”(闽南语)
《斗牛》
编剧:管虎
导演:管虎
根据赵冬苓小说改编
黄渤的表演很棒。
故事基本讲述清楚,仍有形式感过强之嫌,问题出在交叉剪辑过于频繁上。
但作为已经在主流市场活跃了十年的第六代导演管虎,显露了很多新导演的毛病:想要表达的太多,想要批评的也太多。部分情节有硬伤,甚至出现了大写意的处理,难道都是成片剪辑处理上难以割舍,出了问题?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
编剧:张家鲁
导演:徐克
监制:陈国富
看到了华语电影超越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可能性。
有以下符合商业片的所有元素:故事简单,制作精良,特效逼真,演员阵容强大。
遗憾的是,情节设置一开始把观众支得很远,后来显然是收不回来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狄仁杰这个人物塑造是失败的。但在我国商业大片初级阶段,仍不影响其商业性。
《剑雨》
编剧:苏照彬
导演:苏照彬
监制:吴宇森
如果定位是一部成熟的动作商业作品,《剑雨》从剧本到制作,无疑不及格。
这场一只鸟引发的血案,感情戏十分拙劣,台词拼贴痕迹重,大S的表演让我怀疑QJN是否要替代天上人间?
我在同一晚上先后看完《狄仁杰》和《剑雨》。上官静儿死前问武则天,如同曾静频死时问江阿生那句“你告诉我,在你心里,是不是有真的爱过一个人”(大意)。疑惑的是,这世间,所为,难道除了爱情,就再也没有别的?
再说一下那个变脸的设计,如同曾静问佛祖,能不能重来?...不中胃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