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来水非自来

(2008-03-28 10:43:02)
标签:

杂谈

 
自来水自来
自来水是从自来水管里流出来的,因此人们往往顾名思义,以为自来水是自来的。其实,自来水是经过多道工艺流程由自来水职工制造出来的。首先必须把源水从江河湖泊中抽取到水厂,然后经过沉淀、过滤、消毒、入库(清水库),再由送水泵高压输入自来水管道,最终分流到用户龙头。整个过程要经过多次水质化验,有的地方还要经过二次加压、二次消毒才能进入用户家庭,所以自来水并非自来。

  中国编(1)

  世纪回眸

  饮水篇

  1910年北京城水龙头中流出第一股自来水,北京城又向近代文明跨进了一步。

  自来水供水初期,不少北京居民对这种经水厂消毒加工饮用水心存疑虑,把
它叫做“洋胰子水”。为此当时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在京城《爱国报》、
《北京日报》等报刊刊登白话文,宣传有关科学知识。

  当时用水要在街市公用龙头购买自来水水票(当时称“水筹”),由雇用
水夫看管每个安设在街旁、胡同内公用水龙头。水夫须领取执照。

  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创办初期,东直门配水厂、孙河取水厂1910年3月投产。
北京供水业在艰苦环境中惨淡经营,顽强生存。至1949年有水厂一座,水源井
29口,日供水能力5万立方米,管线长度364公里。

  新中国建立以后,50至60年代国家拨巨款兴建自来水设施。第二、三、四、五、
六、七厂等水厂相继投产供水,并对郊区水厂进行改建、扩建,以地下水为主要水
城市供水体系初步形成。1974年投资1.5亿元兴建第八水厂京城规模
最大地下水水厂。

  1985年建田村山净水厂,开始采用地表水。因为北京地区地下水开采量相当
有限,因而取用地表水作为水源,现实和可行举措,第九水厂完全采用密云水
水,日供水量150万立方米。

  到1999年底,北京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属水厂已有14座,供水管线长度
5611.43公里,日供水能力301.88万立方米。

 
http://epaper.bjd.com.cn/rb/20060719/200607/W020060719331820025029.jpg

http://epaper.bjd.com.cn/rb/20060719/200607/W020060719331825498611.jpg

  清朝水行送水水车和水桶
  ▲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创办时发行股票
  ▲这专为皇帝出行时清扫街道用水票,称为特别水票
  民国时使用水表由日、德、美等八国生产
  请建“京师自来水一事”奏折
  今夏雷声阵阵,近年来降雨较多一年,缺水北京,否会因此有了足够水资源?走进北京1908年始建第一座自来水亭,你会知道——
  1 元代郭守敬修京杭大运河今五大天然水系基本干涸
  北京自建城后便缺水,天然河道有自西向东五大水系:拒马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北运河水系、潮白河水系、蓟运河水系,但流水无常,常常干涸。元代,为了缓解京城严重缺水局面,水利专家郭守敬提出开发华北水利六项建议,包括修复元大都(今北京)附近运河,引黄河、沁河、漳水、沙河等河道水灌溉农田等。郭守敬主持修建“京杭大运河”、“通惠河”成为北京水利设施基础工程和城市河湖水系骨干,至今仍具有城市排洪水、农田灌溉、优化生态环境等效益。而今天五大天然水系已呈基本干涸状态。
  2 皇宫享泉水富人买深井水为消防御批修建自来水
  北京东周时候即有大量土井、瓦井,汉唐辽金时期又建有砖井,京城有不少地方以“井”命名,如王府井、姚家井等。明清时期,皇宫内苑和御茶房用水,都从玉泉山取泉水。富贵人家则天天买水行里甜水喝——所谓甜水就深井里打不苦水。而一般市民主要依靠简陋浅井供水,水质咸苦,不合卫生。至1945年,市区内尚存浅井4500余眼。
  清末时北京城屡遭大火、瘟疫,紫禁城也频发火事。1908年3月18日,农工商部几位大臣给慈禧和光绪上奏折,指出为京城卫生、消防之需,生产自来水重要性。不到10天,奏折被批准。1910年3月,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东直门自来水厂建成正式供水。
  北京自来水博物馆就建在东直门水厂——北京历史上第一座水厂蒸汽机房旧址上,不远处有一造型独特圆顶大亭子,这便来水亭。城西孙河水被牵引至此,经消毒后送入东直门水厂清水池内,再经过54米高水塔压力,通过自来水管线,输送到用户家中。北京自来水历史就从这里汩汩“流出”
  3 1935年开始检验水中细菌1945年每吨水要1000多元
  北京自来水厂创办之初仅有一名化验人员,其职责“每日分早中晚三次化验其成分清浊,巡视水池,预防污秽”。1934年,水厂才建立起了化验室,1935年开始细菌检验,到1936年,水质化验项目已达到12项。
  从1908年至1949年,经历了晚清、北洋、日伪统治和国民政府等时期,北京供水事业一直惨淡经营、艰难发展,尤其在1945年前后,由于配水管线系统亟待改造,距离水厂较远地方经常无水可用,再加上物价飞涨,水价涨到每吨1000多元钱,喝自来水成了富人们专利。至1949年北京仅一座水厂,供水能力5万立方米,自来水管线长度367公里。市区内自来水普及率不到3成。
  4 北京供水增长了70倍水质检测有100多项
  新中国建立后,北京供水事业迅猛发展,但1961年北京供水就出现了供需矛盾,市政府发出了节约用水紧急指示。为缓和市区供水严峻局面,1974年,国家投资1.5亿元兴建北京第八水厂,这京城规模最大地下水厂。1999年第九水厂三期工程通水投产,标志着供水在工艺、技术、管理、水质检测等诸多方面达到了国际现代化水平。至今,北京供水增长了近70倍。
  自来水从来不“自来”。自来水博物馆通过声、光、电技术,展示了地下水形成和自来水制水工艺过程;又通过第九水厂运作模式,介绍了地表水处理工艺。观众可以看到,地表水除经过混凝——澄清——过滤这些常规处理工艺外,还采用了活性炭吸附或臭氧氧化,再经氯化消毒净化工艺,该工艺不仅改善了水色、嗅、味,而且对水中有机物有较高去除率。目前北京水质检测项目已达100多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离子色谱等现代化仪器使水质检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 北京地下水开采已近枯竭人均水资源仅全国1/8
  世界公认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000立方米以下为缺水城市,而北京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00立方米。北京地下水水位下降很快,人均水资源全国1/8,水荒非常严重。水生命之源。无论地下水还地表水,都承载着科学和时代所赋予内涵流进管道。一进一出也许司空见惯,可进入此博物馆后你会想到:北京地下水开采已近枯竭,地表水储量急剧递减已呈危机,节水,从自己做起吧!
  李浩颖
 
   
  http://epaper.bjd.com.cn/rb/20060719/200607/W020060719331825657869.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