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8年世界水日主题:涉水卫生

(2008-03-28 08:36:35)
标签:

杂谈

 值第十六届"世界水日"和第二十一届"中国水周"来临之际,22日上午,"绿色奥运·节水先行"节水系列宣传活动在京启动。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出席在中华世纪坛展览馆举办的活动启动仪式,并在讲话中要求,要以2008北京奥运会为契机,通过开展节水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唤起全社会节水意识,积极参与和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胡四一副部长指出,我国水资源不足、用水效率不高,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水利行业正在积极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以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北京是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城市。2001年5月,国务院批复了《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规划实施以来,水利部立足于推进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水资源保护,通过水资源合理调配,实现了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连续枯水年条件下,保证了北京供水安全。流域内相关省市在加强流域综合治理的同时,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2008年1月,国务院公布了《永定河干流水量分配方案》,规定了永定河干流用水秩序,合理配置了流域水资源。这些措施都确保了首都供水的安全,改善了首都的水生态环境,促进了首都及上游周边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近年来,北京市采取理顺管理体制、建立节水机制、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污水处理和回用力度等一系列综合措施,有力地调控了用水需求,年用水量从2000年的40.6亿立方米下降到2006年的34.3亿立方米,平均每年下降近1亿立方米,有力地保障了首都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与此同时,北京在奥运场馆建设中充分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奥运村和奥运场馆应用了多种形式的雨水收购及回用系统,通过透水铺装、回灌涵养地下水、雨水净化再利用等方式,雨水利用率达到85%。奥运村和奥运所有场馆不同程度地使用了节水技术设备,应用了先进的中水处理及利用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

  胡四一副部长强调,"绿色奥运"是2008年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之一,水是"绿色奥运"不可或缺的元素。他要求,要积极行动起来,从节水和保护一点一滴的水做起,建设绿色北京,迎接绿色奥运,向来自世界各国的参赛者和旅行者提供最优美的水环境。

  此次活动以"绿色奥运·节水先行"为主题,将举办北京奥运会节水成果展,向市民发放节水知识宣传手册,在公共场所张贴节水提示标志,开展社区节水活动,宣传"绿色奥运"理念。活动由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北京奥组委工程和环境部、北京市水务局共同主办,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支持举办。

  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高而坤主持启动仪式。北京市水务局局长程静、北京奥组委工程和环境部副部长余小萱出席仪式并讲话。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北京奥组委工程环境部、北京市水务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的代表参加了启动仪式。来自北京市海淀区二里庄社区的代表还在启动仪式上向全社会发出了节水倡议。仪式结束后,与会领导和来宾在中华世纪坛展览馆一同参观了北京奥运会节水成果展。


水利部部长署名文章:发展水利 改善民生

http://img1.qq.com/tech/pics/9408/9408343.jpg

中国水利部部长 陈雷(资料图)

3月22日是第十六届“世界水日”,也是第二十一届“中国水周”宣传活动的启动日。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涉水卫生”。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发展水利,改善民生”。

党的十七大强调,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水利工作与民生密切相关,防汛抗洪事关生命安危,饮水安全事关身心健康,水利建设事关生存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充分发挥水利的基础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近年来,中央先后就防汛抗旱、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利移民安置及后期扶持、大江大河治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工作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水利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与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一道,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要求迫切的水利问题,取得明显成效。有效应对了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水旱灾害损失。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近1亿的农民告别“饮水难”。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作为重中之重,全国有2817座病险水库解除了安全隐患。集中力量加强长江、淮河等大江大河治理,一大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水利工程建成并投入运行,水利保障能力显著增强。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实施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加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加快农村水电开发,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别较大,加上历史上水利欠账较多,人民群众还有很多的水利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防灾减灾综合体系还不完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力亟待增强。病险水库安全隐患问题突出,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农村仍有2亿多人口饮用水不安全,严重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一半以上的耕地是缺少灌溉条件的“望天收”,粮食安全的基础还不牢固。老少边穷地区还存在无电、缺电问题。部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薄弱,移民生活相对贫困。水土流失严重,一些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尽快加以解决。

当前,中央加大了解决民生问题的力度,公共财政支出不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推进,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完善。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把民生水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生活良好、生产发展、生态改善等基本的水利需求为重点,突出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水利发展成果。

一是认真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防汛抗旱并举,强化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大江大河大湖、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库、大中城市、主要交通干线、重要工矿企业的防洪安全,努力保证中小河流和一般中型、小型水库安全度汛,全力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千方百计满足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

二是加快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央明确要求,用三年时间完成6240座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我们要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作为当前水利工作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举全部之力、全行业之力,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增加投入,健全机制,强化监督,搞好管理,确保如期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目标。

三是优先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饮水安全是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让群众早日喝上干净水是水利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使饮水安全工程建得成,用得起,管得好,长受益,确保到2015年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四是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坚持把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一件大事来抓,采取基建投入、转移支付、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奖补结合等多种手段,调动农民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继续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技术改造,切实加强粮食主产区、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水利建设,加快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提高农业抗御洪涝干旱灾害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五是继续推进重点江河治理。深入推进治淮工程建设,继续加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治理及其他重点流域治理。适时开工建设一批水源工程和区域性调水工程,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全面实施太湖水环境整治和石羊河、渭河流域综合治理。认真落实水库移民政策,切实做好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移民安置工作。

六是全面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以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为核心,抓住重点区域和生产消费的关键环节,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以水功能区划为基础,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制度,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和省界断面水质监测,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及时实施应急供水和生态补水,确保重点地区的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七是积极开展水土保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工作方针,继续推进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西南石漠化区和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等重点区域的水土流失治理,启动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以及坡耕地和侵蚀沟水土综合整治专项工程,加强封育保护,推动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整治城乡河道,建设亲水平台,切实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优质的生活环境。

八是加快开发农村水电。统筹农民利益、地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农村水能资源管理,加快农村水能资源开发步伐,加大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力度,扩大小水电代燃料试点规模和范围,切实解决无电、缺电人口用电问题,改善贫困山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解决好事关民生的水利问题,中央十分关注,社会十分关心,群众十分关切。我们将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利益作为首要目标,把群众需求放在优先领域,把群众满意作为根本标准,紧紧围绕服务民生推进水利发展,紧紧依靠水利发展促进民生改善,实实在在解民忧、帮民富、保民安,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来源:中国水利部网站  2008年3月2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