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福州~仓山区·临水夫人陈靖姑故居

标签:
游览福州仓山工农路陈靖姑故居陈靖姑出生地 |
分类: 游记 |
2015年9月13日,去了福州盖山后坂的后山临水宫,翌日(9月14日),就想去寻访位于仓山下渡一带的陈靖姑故居(出生地)。
关于陈靖姑的出生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就有所耳闻。当时,一个同班的同学,他的家就住在工农路上,是座两层的楼房(现在应该已经被拆迁改建了吧)。有去过他的家,印象中,在他家的附近,就有这么一个受万众景仰的地方。当时也没去深究,现在看来,就是这个陈太后的故居或者出生地了。
9月14日上午去时,已过12:00,故居的门是紧闭着的,大概是看管的人去吃饭午休的缘故。但在大门旁,有管理房可进,内有人在。入内,乃是有人在维修电脑。此人告诉我,要进故居参观,下午2:00以后可来,有专门的管理人员。
中午,在工农路上的小吃店吃了午饭,在车上稍稍闭目养神。接电话,即去往茶亭街的茶亭国际见客。待再返故居时,已是下午3:30左右了。
拍了照,总算了了一件事。
仓山龙潭角陈靖姑祈雨处、盖山后坂村后山临水宫、仓山工农路陈靖姑故居(出生地)是福州市区内陈靖姑信仰的三大纪念地。
顺天圣母陈靖姑故居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工农路72号,系顺天圣母陈靖姑的出生地。据《闽都别记》中记载“夫人临盆时,景云覆室,紫气盈庭,闾里称其,引为吉兆”。现存故居为2004年翻修,占地300多平方,小巧典雅,现存正殿、龙泉古井、牌坊、放生池、百花圃等建筑,常年百花争妍、绿竹长青。正殿为木构架式,内供奉顺天圣母、圆通自在天尊、圣父圣母、三十六婆官等诸天神圣。殿中悬挂着“顺懿应天”、“崇福佑民”、“母地生灵”等牌匾。故居不仅是临水文化的发源地,信众更是遍及全球各地,终年香火鼎盛。
顺天圣母陈靖姑,俗名陈靖姑,小名陈十四,民间称之娘奶、奶娘、夫人奶、临水奶、陈十四娘娘、大奶夫人等,乃闽都南台下渡(今福州市仓山区下渡十锦祠)人氏。父陈昌、母葛氏,靖姑于唐大历二年正月十五日出生。临盆之时,异香满室,据《闽都别记》中记载“夫人临盆时,景云覆室,紫气盈庭,闾里称其,引为吉兆”。
靖姑自幼聪明伶俐,三岁能念观音经咒,七岁攻易传,十一岁随母看经说道。十三岁时,父母将她许配与赴任古田县当教谕的刘勋之子刘杞为妻。然而靖姑心系苍生,潜心修道,十五岁孤身前往闾山大法院拜许真君为师诚心学法。靖姑专心勤学苦练,学得各种道术,唯不肯学习扶胎救产、保赤佑童之术。许真君叹问她为何不学?靖姑对曰:“未嫁之人怎便入秽室,故不学也。”三年后,靖姑学成归家,运用所学法术和聪明智慧,帮助闽都百姓斩妖除魔、救贫扶弱。十八岁到古田成婚。婚后协助夫君奔走福州地区各地,办理各种疑难案件,并与李三娘,林九娘结为金兰,降妖伏魔,治病救人,闻名遐迩。廿四岁时,闽都遭遇百年大旱,百姓民不聊生。当时靖姑怀孕居家,遵师命不得动用法器。因其兄陈守元奉令祈雨未果罪该斩首,不得已求她相助。靖姑为拯救闽都百姓,见义勇为,脱胎后到龙潭角祈雨,拯救了万民,不幸被“长坑鬼”暗害小产而亡。靖姑身殉时,立誓:“吾死后不救人产难,不为神也!”于是她灵魂重生后,赶往闾山恳求恩师许真君再传救产保胎之法,愿救天下妇女之产难。学成返回屡救产护胎,保赤佑童。靖姑遁地腾空,被认为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法力无边,有求必应。
龙泉古井为唐朝留存至今的古迹,顺天圣母陈靖姑自幼食用此井水成长。古井为溶洞式水井,井底与众不同,藏有一个罕见的巨大涵洞,而且井水与闽江龙潭角祈雨处相通,常年是活水丰盈,所以至今清澈甘甜。
因陈靖姑出生于闽县藤山下渡(今福州市仓山区工农路一带),被视为闽东与闽江流域的第一保护神。人们普遍认为临水夫人的信仰形成于唐朝后期,其时传播范围主要是在闽北与闽东两大区域,即以福州方言为主的方言区域。
宋淳佑年间(1241-1252年),陈靖姑受到朝廷敕封为“顺懿夫人”(一说此封号为闽王鏻所封)。在此之后,有关陈靖姑的灵异传说亦日趋完善。至明、清时期,陈靖姑屡受朝廷敕封,其尊称或封号甚多,除“顺懿夫人”外,还有“崇福昭惠夫人”、“崇福临水夫人”、“天都镇国显应崇福大奶夫人”、“慈济夫人”、“临水陈夫人”、“天仙圣母”、“临水陈太后”、“顺天圣母”、“碧霞元君”等,神阶一直达到极顶的“圣母”及“太后”,足以与福建的另一女神莆田湄洲的妈祖林默娘相媲美,其信仰范围也辐射到浙江南部、江西东北部。清末鸦片战争后,福州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临水夫人的信仰随着福州地区的移民飘洋过海传播到了台湾、东南亚一带。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的顺天圣母宫观有5000多座,特别是台湾临水夫人宫观数以千计。全球的临水文化信仰者有8000多万之众,遍及26个国家个地区。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