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福州~仓山区·盖山镇·后山临水宫

标签:
游览福州盖山后坂后山临水宫 |
分类: 游记 |
很早就注意到,在则徐大道与南二环交叉口附近,有一座飞檐翘角、琉璃红瓦的建筑,在它的旁边,是福州建筑职专(国家级重点校)。
2015年9月13日,周末,去位于福新路的亚太汽配市场修个车,小毛病,耽搁的不是太多的时间。想起上述所提到的那座庙宇建筑,遂就想前往一访。
走连江路,在则徐大道与南二环交叉口,过待绿灯亮起,穿过二环路,左转,沿二环桥边直行,至桥下掉头,前行不多远即可见后山临水宫。
庙宇位于道路侧旁,停车不是很方便。上陡坡,车停庙宇里的空地,很逼仄。
福州盖山镇后坂村位于则徐大道与南二环路交汇处两侧,盖山镇政府东南部,东临屿宅村、南邻盖山投资区和葫芦阵村,西邻郭宅村和白湖村,北邻仓山科技园和白湖村。辖区内有杨前、杨村、后坂、林珠、大街、下池六个自然村。全村占地面积:0.7平方公里(住宅、公路)、无耕地、林地、山地、池塘、河流。全村共有常住人口1149户,3825人。全村共有外来人口17000人。村共有老人活动中心6个,篮球场1个。村无自建企业;辖区内著名的历史古迹有后山临水宫,至今约一千年历史,宫内供奉临水太后陈靖姑;还有一座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南唐后主驸马府。
延伸阅读之一:
■标题:临水夫人有“新宫”
□作者:栏目主/李熙慧/林丹
□出处:海都网/20121130
近日,福建一些影视制作人和学者来到福州仓山后山临水宫,为计划明年开拍的大型神话剧《临水夫人》进行取景。据悉,后山临水宫新宫于本月16日落成,它和陈靖姑故居、龙潭角祈雨处一样,成为福州祭祀临水夫人陈靖姑的庙宇。
重建后的“后山宫“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800平方米,飞檐翘角、琉璃红瓦,雄伟壮观。
据了解,“陈靖姑信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山宫已有上千年历史,曾在1919年重修过,这次是在原址上进行重建,工期前后两年,由当地信众捐建。
福州市陈靖姑研究会蔡会长介绍,“后山宫”原为宋朝时建的供奉女神临水夫人陈靖姑宫庙,相传在屿头山北侧没有宫庙,只有一具天降石香炉。陈靖姑为民除害、斗法斩白蛇,将蛇尾镇在石香炉下的井中。周边八境乡民为感激临水夫人的恩德,筹建了“后山临水宫”,并在石香炉位置的石井上建造神龛。为防蛇尾逃脱后山宫,临水夫人从不出宫巡游。
延伸阅读之二:
■标题:“后山临水宫”修建落成
□作者:顾伟(本报首席记者)
□出处:福州晚报/20121117
本报讯 “后山临水宫”修建落成典礼昨天举行,省市文史专家和陈靖姑信徒上千人参加了一系列纪念活动。这是继陈靖姑故居、龙潭角祈雨处之后,福州又一处纪念临水夫人的庙宇。
位于仓山区盖山镇后坂的“后山宫”原为一座面积为200多平方米的唐宋风格旧宫庙,至今有数百年历史。传说原址上有口井,井上有个香炉,当年陈靖姑为民除害,斗法斩白蛇,蛇尾就镇在香炉下的井中,乡民为谢恩,修建了“后山宫”。
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新修的“后山宫”面积有2000多平方米,除了陈靖姑祈雨斩蛇的石像,还有戏台、凉亭、牌坊、放生池、梳妆桥和百花桥等附属景点。主体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颇为壮观;门墙外有两只石狮,用于驱邪避煞,镇守山门。大殿一层是当地老人的休闲活动场所,二层供奉着临水夫人和她的好姐妹李夫人、林夫人的神像。
与“海上女神妈祖”齐名的陈靖姑,是大陆和台湾民众、海外华侨敬仰的妇女儿童保护神,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陈靖姑信仰文化包括历史、民俗、社会、人文、信仰等诸多方面。
为了全面开发陈靖姑文化,福建正在筹拍电视剧《临水夫人》,剧组代表昨天向来宾介绍了剧本创作和电视剧筹备情况,计划明年开拍。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