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八闽~印象连江·浦口镇·官岭陈第墓

标签:
旅游走遍八闽印象连江连江官岭陈第墓 |
分类: 游记 |
去连江官岭村,主要是要寻访明代著名音韵学家、军事家、旅游家和藏书家陈第先生的墓。
陈第之于连江,算是连江当地的一位名人。在县城城关凤城镇中,有一座陈第公园,这是专门为纪念陈第而建立的一个城市公园。
进入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7.60米,手握书卷,腰佩利剑的陈第石雕像。雕像高且威武地屹立在公园的正中央。
陈第(1541年-1617年),中国明代音韵学家、军事家、旅游家、著名藏书家,著名的爱国儒将。字季立,号一斋,晚号温麻山农,别署五岳游人。福建连江人。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生,万历年间诸生。父亲陈应奎为秀才。陈第从七岁开始读书,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戚继光奉旨到福建攻打倭寇,曾上书给戚继光,献平定倭寇之策,故与陈第相识。万历元年(1573年)俞大猷移防福建,聘陈第为幕客。后任游击将军,出守古北口,坐镇蓟门10年。万历十一年(1583年)致仕归里,专心研究古音。建“倦游庐”为住所,另有藏书楼曰“世善堂”。其一生贡献在音韵学上最为重要,指出字音会随着时地差异,纠正自宋朝朱熹以来错误的叶音观念。著有《毛诗古音考》、《读诗拙言》、《屈宋古音考》等,开中国古音韵学研究之先河。除音韵学作品外,还著有著有《一斋集》、《五岳两粤游草》、《尚书疏衍》、《寄心集》,编有《世善堂藏书目》2卷等。他曾随名将沈有容来台湾,其所著《东番记》,被视为研究台湾原住民的重要文献之一。
陈第墓位于连江县浦口镇官岭村戈澳山。坐西北朝东南,单人葬,明天启三年(1623年)营造,外观呈“凤”字形,三合土构筑,龟背形坟丘,墓位正中花岗石镌刻“明一斋陈先生乐立”,上款“向丁坐癸天启癸亥”(即明天启三年,1623年),下款“友人黄琮,门人徐亮造”。坟前有墓埕。
沿通港大道右行进入村中。去黄岐半岛要从官岭村经过。不过,最近,因前方道路正在整修,可能要绕道而行了。
百度上有关于官岭村的介绍,转载如下:
官岭为连江县浦口镇所辖行政村,位于连黄公路旁,街中村位于黄岐半岛,靠海。村有玄帝宫、泰山宫、无敌尊王宫、观音堂,大王庙,妈祖庙、王氏宗祠,张氏宗祠等。历史上地名为:二十八都。建有明一齐先生墓位于丘山村居中心,两者相距300多米,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区。
【慈云寺】为中国百家名刹之一。位于连江县浦口镇官岭村莲花腰的“莲花心”。原名真英寺,始建无考。殿宇坐北朝南,山门向东,前有天王殿,飞檐翘角,后有大雄宝殿,雄伟壮观。1944年寺庙殿宇毁于战乱,僧人妙通被日本侵略军杀害,直到1983年当地人王官福牵头重建。1985年建成,从此香火日盛,各地善男信女纷至沓来,并多次举行大型佛事活动影响甚广。寺内现有僧众9人,主持释悟明禅师现已85岁高龄,仍精神瞿烁。
【官岭王氏宗祠】占地面积400平方米。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京兆、河间之王,出周文王十五子毕公高,此姬姓之王;出北海、陈留者,舜之后,此妫姓之王;出汲都郡,王子比干之后,此子姓之王;出河南者,为可频氏;出冯翊者,为钳耳族;出营州者,本高丽;出安东者,本阿史布,此皆虏姓之王,大抵子孙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传代17世,七代同堂,户数380户,为下渡王氏。旧祠为清乾隆年间,重修2001年。
【官岭张氏宗祠】占地面积420平方米。
石砌房屋是沿海渔村特有的一种建筑物,亦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取材方便,坚固耐用,经得起海风海浪的侵蚀。缺点是抗震能力差。
离陈第墓正前方1.5公里外官岭村中有墓道碑,周围已新盖民房。碑高1.65米,宽0.85米,碑的上端雕刻“双龙抢珠”图案,碑座正面是一只奔鹿浮雕,碑正中阴刻楷书“明一斋陈先生墓道”,下款“岭东友人黄琮题、浙东门人徐亮立”。现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第的墓道碑在村中,但墓址则在离村不远的戈澳山上。开车从乡间小道进到山坳附近,找了个宽敞的地方停车驻足。询问了两个村民,知道说山上有个名人的墓,但有多远,说法不一。怯于独自一人,且乡道难行,目标不明确,只好掉头回到村中。
以下陈第墓之图片系网上下载。
官岭是个依山面海的小村,村中村民有以打渔为生的,也有的是以种田为业的。在村中随处走了几个地方,有地方小庙宇,村委会大楼等。没有停留太多的时间,待有机会再来寻访拜谒吧,陈一齐先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