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八闽~印象连江·筱埕镇·定海城隍庙
标签:
旅游走遍八闽印象连江定海城隍庙 |
分类: 游记 |
最初的“城隍”不是神,而是指城郊外面的护城壕。“城隍”最早的含义是由水庸衍化而来的。《礼记郊特性》有载:“天子大蜡八,祭坊与水庸。”郑玄注:“水庸,沟也。”古代人最早信奉的护城沟渠神是“水庸神”,以后逐渐演变为城郊的守护神,即城隍神。城隍是神鬼世界中的一城之主,他的职权范围相当于人世间的县官。道教把城隍当做“剪恶除凶,护国保邦”之神,说他能应人所请,旱时降雨,涝时放晴,保谷丰民足。
据史料文献记载,早在公元239年就有了城隍庙。后来,城隍庙逐渐遍布全国各地。城隍虽属道教之神,但历代帝王却多重视他的作用,屡次予以加封。城隍本来是没有姓名的,自宋代后,城隍便被人格化了,多将殉国而死的忠烈封为本城城隍。
人格化的城隍多以属地名人为主,如苏州的城隍是春 申君,杭州的城隍是文天祥等等,郑州城隍庙供奉的城隍爷是纪信 ,不一而足。因此旧时凡县州府治所在地均有城隍庙。历代封建王朝将祀城隍列入祀典,多为求雨、祈晴、禳火之事,有所谓“神之亲民者莫如城隍,犹官之亲民者莫如守令。”自明代起,每月塑望,知县率官僚属前往行参谒礼,新官到任前一天须宿于庙,翌日清晨着常服首祭城隍。
城隍庙在很多地方都有,如上海的城隍庙,宁波的城隍庙。这些地方的城隍庙在当今,都已成为当地的商业闹市和街区,热闹的很。
关于连江县定海古城内的城隍庙,少有其资料,也就不知晓其历史渊源。
那天(2014年11月1日)去时,门关闭着,一般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的日子都有开门,便于信众焚香跪拜。
2016年夏日,永安三中高二文科(七)班一年一度的同学聚会安排在黄岐半岛,让我有机会再次游览定海古城和定海城隍庙。
2016年6月26日上午,离开黄岐镇,经筱埕镇筱埕村,来到定海古城。带着老同学们,再次走进定海古城,沿着弯曲向上的巷道,又来到了城隍庙。幸好,今天的庙门是开的,只是,似乎庙里的修缮工作刚刚告竣,浓烈的油漆的味道还没有完全消散。
拍了照,捐了香火钱,了却了一桩心事。
~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