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福州~鼓楼区·龙峰泰山庙

标签:
游览福州龙峰新村龙峰泰山庙涉台文物 |
分类: 游记 |
龙峰泰山庙很容易找到。沿华屏路,在与环保路交叉口处,有龙峰新村,其对面有镇海楼白仙宫。入新村内,往里走不远,可见到庙宇建筑了。去的时候,小区正在进行整治改造。
龙峰泰山庙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华林路的屏山东麓,旧有路通“镇海楼”。当地人习惯把这地方称为“山楼角”或“山头角”。该地有龙峰和红墙两个自然村,明代护城河绕村而过,南与兜村(今树兜)遥遥相对、鸡犬相闻。时过境迁,如今的龙峰村已融入现代都市中,演变成华大街道的一个社区,进村的小路也变成宽敞的大道。虽然环境不断改变,但泰山庙的位置并没变,庙宇仍然是一处依山而建的清代建筑,布局和结构依旧。
泰山庙供奉的是“泰山”部将温康二都统。“泰山”源自中国古典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商朝大臣“镇国武成王黄飞虎”。因不满昏淫无道的殷纣王,黄飞虎反商助周,是姜子牙登坛封神的第二位人物,被封为“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居五岳之首,掌管天地人间吉凶祸福,享受人间香火。福州泰山神祖殿称
龙峰泰山庙,始建于明崇祯三年(1630年),经清代重修和扩建,保留至今。据传,这座庙是为纪念村民在明代抗倭而建的。现在大门上的一副题有“龙峰”二字的藏头联,就记录了这段历史。左联“龙舞在天挥云驱倭寇”,右联“峰回越麓建庙佑黎民”。据当地传说,明嘉靖年间,倭寇侵犯福州北郊,烧杀抢掠,龙峰村在遭到倭寇攻击时,激起村民的反抗,正当村民寡不敌众危急之时,突然天上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风声中还伴随着“喊杀”之声。别看这群心性凶狠的倭寇,也被一阵阵雷声给吓住了,慌作一团。看到前临河,后是山丘,找不到出路,为了保命,个个跪地求饶。这时,一道闪电让倭寇找到了一条逃生之路,他们再也不敢停留,落荒而逃。后来,有人说这是温康二都统在帮助村民赶走倭寇。这个民间的传说就为后来的建庙提供了理由。
现存的泰山庙,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由门厅、回廊、客房、天井、戏台、庑殿、拜亭、正殿等组成,主祀温康二都统,旁设临水宫,供奉妇幼保护神陈靖姑。庑殿供奉功名、善恶、注喜、注寿、注禄、五谷、瘟疫、保稷等十四司塑像。二进门厅的东西墙,保留有清道光年间的福建十府二州城隍壁画。十府为:福州府、兴化府(莆田)、泉州府、漳州府、台湾府、延平府(南平)、建宁府、邵武府、汀州府(长汀)、福宁府(宁德)。二州:永春州、龙岩州。壁画为水墨素描,城隍身着明代官服,圆领乌纱,侧身向北,面朝正殿。十二位城隍和十二位随从面貌各异,形态逼真,生动有神。壁画不仅佐证了福建“十闽”之称,其中的台湾府城隍的壁画有力地见证了
龙峰村有在台湾定居的台胞。海峡西岸三通后,时常回村相聚,并为龙峰泰山庙的保护捐资捐物,这也说明了台胞血浓于水。
~完!~